就在2014年的9月,中国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跌至4年来新低,这对橡胶产业链下游的轮胎行业本是利好,然而轮胎生产、尤其是轮胎经销企业并没有因此受益,反而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促使全行业价格战进入白热化,最终造成轮胎价格“跌跌不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轮胎价格下降幅度达10%以上。
统计显示,今年1到6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47家会员企业共实现产值1029.62亿元,同比下降0.13%;销售收入9741.48亿元,同比下降3.52%;实现利润增长5.27%,实现利税下降3.22%。截至2014年9月30日,包括风神股份、赛轮股份、S佳通、黔轮胎、青岛双星、双钱股份在内的6家轮胎上市公司中,有5家的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如果说去年轮胎市场是“纠结忐忑”,那么2014年的轮胎市场则要用“悲壮惨烈”来形容,价格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而随着一些轮胎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一些小型、实力不大的企业很快会被淘汰出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轮胎行业形势如此堪忧呢?
首先,轮胎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去年以来,受轮胎市场“乐观”氛围以及利润偏高影响,各地盲目投资抬头,导致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更加严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新增全钢胎产能1500万套及半钢胎产能1亿套,而从目前轮胎企业设备采购估算,2014年将新增全钢胎生产能力1500万套及半钢胎1.5亿套,产能过剩导致大多中小轮胎企业开机率都在70%以下,其中1月中旬,山东地区轮胎企业全钢胎开工率曾降至64.8%。
笔者认为,轮胎行业由于去年底和今年初,普遍逆势加大产出,导致开机率不足和库存率提高,这是压缩其利润的因素之一。橡胶工业协会曾在今年上半年对47家主要轮胎企业的调查显示,47家轮胎企业总库存货的价值高达185.4亿元,占总销售额19%,其中,库存占销售额30%以上的企业有10家,占全年销售收入比重在90%以上有3家。
再者,橡胶价格波动太大,贻害无穷。据中国轮胎商业网了解,在轮胎生产中,原材料成本占80%左右;而橡胶在原材料成本中约占50%~60%,其中,天然橡胶在轮胎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约在40%~50%,合成橡胶的占比在10%左右。2011年5月~2013年底,天然橡胶价格下跌50%,合成橡胶价格下跌54%。今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再向下探,从最开始的每吨18000元下降至现在的每吨11000元左右。橡胶价格的巨幅下跌,让轮胎生产商叫苦不迭。
轮胎企业通常希望橡胶价格稳定在一个区间内,因为长期来看,橡胶价格波动贻害无穷:其一,价格波动极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定价的难度,不利于正常的产品交易;其二,轮胎采购企业也不断发难:橡胶价格降了,轮胎价格也应该降,导致轮胎企业等于被绑着上了降价的战车。其三,橡胶价格狂跌,导致轮胎价格回调,这不利于轮胎企业去库存化。
其三,整个产业集体度过低,引发无序竞争。我国的轮胎生产企业总有550家左右,平均生产轮胎160万条/年左右,生产企业众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约30%,国际前3名跨国企业的全球市场销售额则占到了46%。
有业内人士曾经自嘲称,“以美国某品牌轮胎型号205/55R14为例,之前卖280元,后来别的经销商给出了250元价格,所以我赶紧降到220元,看谁还能降得比这个更低?”。而笔者认为,产业集中度低,易引发无序竞争,无论是轮胎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拼命压价,导致轮胎价格大幅下跌,使整个轮胎行业呈现全面微利或亏损状况肯定在所难免。
最后,欧美对华出口轮胎制品进行“双反”调查,无疑会加深国内轮胎行业的困境。
中国的轮胎行业正进入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非常时期,一批小型和实力不强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预计这个寒冬将痛苦且漫长。对于轮胎行业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兼并重组,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向高端轮胎产品领域去拓展、去升级,因为这个领域还是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空间。当然,目前这种“悲壮惨烈”的日子还要过上一段时间。
更多详细信息可以直接联系我们:chinatiredeale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