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轮胎比你便宜60块。你的价格太高了”这是北京王胜轮胎店的老板经常遇到的问题,他也只能无奈拒绝,这个价格,他是在做亏本买卖。和多数零售业一样 ,传统的轮胎零售是一个由大型批发商、分销商和终端门店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每一层都会保留一定的利润率。
而以天猫网、京东和胎派克,麦轮胎平台等为代表的电商生意正在打破这种结构。从批发商那里进货,直接把轮胎卖给消费者,压缩中间环节以获得价格优势,订单随之增多,它们对批发商的议价能力随之抬高。
在天猫网上,同一款轮胎的价格经常比轮胎店里低10%左右。
受到冲击的首先是二批业务,后者的存在价值甚至都遭到怀疑。压力顺着渠道产业链传递给门店,丧失优势的价格导致客源流失。我们所了解的上海市轮胎店,2014 年的到店购买客流量普遍下滑了10%左右。
作为轮胎制造商,轮胎企业其实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遭受直接损失,那些卖出的轮胎还是由它生产的。根据数据中心的统计,6月份米其林的网上销量排名中国市场第一。如果我们考虑到米其林的另一个角色,驰加品牌的拥有者,事情就不这么简单了。
驰加是米其林在中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品牌。除了售卖轮胎及相关服务,它还提供保养、快修和汽车美容服务。目前,驰加在内地拥有7家直营店,剩余1100多家均由加盟商经营。除了轮胎,机油、刹车片等零部件,是米其林向嘉实 多、博世等合作伙伴统一采购后再分配到驰加门店的。
米其林在中国有1.2万个零售终端,包括4S店、独立快修店、轮胎店等。米其林的电商平台在功能上与京东差不多,都是通过车型选胎,然后选择安装门店。不同之处在于,米其林平台上只售卖米其林轮胎,线下门店也仅限于驰加店。换言之,米其林只是为驰加店量身定制了一个引流工具。
与此类似,德国马牌、韩国韩泰等轮胎制造商也在天猫上开店,或建立自己的零售网站 ,线下安装点同样限定在自己的品牌渠道内。
2015年4月,米其林宣布收购法国最大的轮胎零售网站Allopneu的40%的股份;5月它又收购了英国最大的轮胎零售网站Blackcircles.com。收购它们,就能确保米其林对新渠道的掌控力。
但是在中国,网购轮胎的比例大约1.3%。大多数品牌攫取市场份额的办法还是把自己的招牌尽可能多地挂满每个城市的街道。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网上搜索轮胎信息的过程是:消费者需要一个可靠的网站来搜索车辆和轮胎的信息。
米其林似乎刻意保持低调,它没有通过任何公开途径传播新功能,只在官网首页设置了零售页面的链接。一切还如常的在设计的流程一样,走完了整个SOP(标准操作流程),米其林在电商项目上谨慎的步伐为的就是“确保整个标准化流程没有问题”。
为所有业务设计SOP是米其林工作的习惯。驰加建立了一个80多人的到店顾问团队,每个顾问负责13至17家门店,每月至少拜访一次。重点之一就是检查店内各个业务的标准化工作,包括换胎、换机油、换刹车片、洗车—当然,检查本身也有SOP来衡量。截至目前,1100多家驰加店里有808家门店接入了电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