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天然橡胶
人类使用天然橡胶的历史十分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如中美洲的橡胶球,巴西土著的防水布料和橡胶靴。
2. 地理大发现后橡胶的应用
1736年,法国探险家拉孔达明将亚马逊雨林出产的天然橡胶带到了法国并交给法国科学院研究。工业界对橡胶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早期的橡胶用于制造各种各样的雨衣、雨靴和雨布。
3. 技术革新带来需求暴增 南美橡胶种植业崛起
1844年,美国发明家固特异开发出了橡胶硫化技术,使得橡胶成为真正实用化的工业产品。1888年,英国人邓禄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充气轮胎。进入20世纪后,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大增。
一战中,美国对橡胶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加速了橡胶的人工种植。战后10年间,南美的橡胶种植业达到历史最高峰。亚马逊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巴西的玛瑙斯城,一度成为全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中心。
4. 由西向东 东南亚主导新的橡胶种植业格局
1876年,英国人威克姆将7万颗橡胶树种子悄悄地运出了巴西,送往英国并培育成幼苗。之后英国人将幼苗送往了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逐渐繁衍成为成片的橡胶林,并且渐渐扩散到周边的国家。时任新加坡植物园主任的英国科学家里德利发明的连续割胶法使亚洲橡胶产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1930年代时,南美黄叶病大爆发,南美洲失去生产天然橡胶的主导地位,天胶生产重心向东南亚转移。
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推高了对橡胶的需求,同时也隔断了正常的橡胶贸易。对石油、矿石、橡胶等资源的渴望使得日本决定南下对东南亚实施侵略战争。
5. 近当代几大产胶国格局的演变
印度尼西亚是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树的起源地,二战前夕为世界头号产胶国,但随后由于战争及近20年国内政局动荡,产量下降。目前印尼种植面积仍居世界第一。
马来西亚在二战以后居于世界橡胶产量首位,但90年代后由于油棕的替代,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开始下降,龙头地位被泰国所取代。
为了提高橡胶单位面积产量和竞争力,60年代起泰国坚持不懈地进行了40多年的翻种,产量迅速提高,1991年开始居世界首位并一直保持。
中国最早的三叶橡胶树是在1904年从当时还属于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引进的。为满足国防和经济建设需求,中国的大规模种植和发展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责任编辑: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