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气候差异叫“北方冷皮,南方冻骨”。眼看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各位车主,迎冬姿势摆好了吗?虽说南方、北方冬季气候表现有所差异,但霜多、雾多、雨雪多,这些情况大体相似。
因此,本期#养护有方#,一起预习冬季出行,需要掌握的关爱轮胎守则(简称“三三二”原则)。特别提醒:本守则南北通吃!
行车前“三检”
冬季出行前,除了检查底盘、制动等项目,与轮胎(包括冬季胎和备胎)相关的检查,做到以下几点,才算习得“轮胎关爱者的自我修养”:
1、轮胎健康状况:包括有无鼓包变形、磨损严重、受伤老化等。只有状态良好的轮胎,才可以放心使用。
2、胎压:轮胎是否保持在标准胎压。不少人冬天会有意调低胎压,认为这样可以加大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提高安全系数。其实不然,它不仅会加剧轮胎磨损,影响轮胎寿命,还会加大爆胎的概率。
3、路面:启动汽车前,观察路面与轮胎有没有冻结在一起,以免启动车辆时,造成轮胎胎面变形,重者甚至撕裂轮胎。
行车中“三要”
天寒地冻行车难。冬天,车主行车在路上,除了掌握“预热发动机”这一常识,以下三个“护胎”的驾驶技巧要特别注意:
1、要缓加速:启动车后,先慢速开1至3公里,合理暖胎,避免冷胎在冰路上高速运转时打滑,再慢慢加速。
2、要限速限距:制动距离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加大,加上冬天路面附着力降低,所以冬季行车,关键在于——控制车速、预留足够的制动时间和安全距离。即便北方车主普遍采用了抓地力、牵引力强悍的冬季胎,也不能大意。
3、要谨慎刹车:刹车有大学问。不能猛踩刹车,那样不仅伤胎,还可能造成侧滑。并且,应在转弯前而不是弯道中踩刹车,否则汽车容易因惯性而失去控制。
行车后“二好”
风雪中归来,如何做善后工作?请参照以下做法:
1、选好停车地点:车库和干燥的平地是首选。如果停车的地方条件不好或者露天停车,停车入位前,最好在轮胎下垫报纸,避免结冰。
2、做好清洁工作:积极清除轮胎沟槽间的积雪、碎石等杂物。如此,不仅能减少胎噪,保证轮胎摩擦力,还能防止一些异物随时间推移深入到轮胎内部,甚至扎破轮胎。
北风萧瑟,雪花纷扬……冬季行车,轮胎面临重重压力,而遵守这一守则关爱轮胎,无论车主穿行于冰雪北国,还是驰骋在湿冷南方,都可以享受轮胎带给你的踏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