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轮胎企业都认识到了做轮胎首先需要建设好品牌,以前那种生产出轮胎就能卖出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中国轮胎快速增长的时期,轮胎企业还能凭着低价不用品牌就能打出一片天下。乘用车轮胎市场就不用说了,是外资大品牌的天下,即便中国轮胎已经摆脱了低品质坑人货的头衔,在一部分国人眼里就是不入流。其本身的原因除了早期中国轮胎不重视品质,粗制滥造的产品破坏了好印象。还有就是品牌一直都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做品牌,搞人海战术?
许多轮胎企业做品牌喜欢人海战术,这个品牌到了不要紧还有那个,结果就是品牌很多,一个出名的都没有。中国到底有多少个轮胎品牌?有1000个还是10000个?即使到现在,中国轮胎行业火出圈的轮胎品牌也就朝阳、玲珑、玛吉斯等,大部分的轮胎品牌顶多能在某个地区出名。中国很多轮胎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太晚,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品牌。都是1个不行弄10个,10个不行弄100个。这样品牌众多谁也不能挑起大梁。
轮胎行业过剩的品牌
最近几年,制造业都在去产能,但是比起产能,品牌过剩严重得多。中国的好多轮胎品牌寿命可能都不到一年,在中国大量投资轮胎厂的背景下,轮胎品牌也像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但是虽然一波又一波,却什么都没有留下。2015年-2020年期间,上百家轮胎厂黯然退场,但是市场上依然叫嚣着“产能过剩”。虽然到处在讲产能过剩,但是每年新工厂大量崛起,海量产能涌入市场。轮胎制造的优胜劣汰却没有造就出多少优秀的品牌。
依然是实行着超多品牌优胜略汰的战略,但是运用多品牌战略,堆积规模只会越来越庞杂臃肿,轮胎企业没有资源同时经营这么多品牌,注定大部分品牌都会消失。和产能规模相比,品牌则是小巧而精炼的。一条普通的轮胎,和一条米其林品牌的轮胎就是不一样的。人们就是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米其林的轮胎,这就是品牌的意义。而中国轮胎恰恰没有重视品牌的培养,只是把品牌作为一个标签。
价值是品牌的源泉
做品牌就是做价值,做轮胎的附加值,品牌溢价,需要长久地投入和坚持。可惜,中国轮胎企业中没有几家能够持久坚持,因为在短期看不见回报的地方投资,中国轮胎老板是最不愿意的。可以说他们目光短浅,但这就是事实和现状。
品质上去了,品牌却上不去
中国轮胎常常被吐槽质量低下,但是现在国产轮胎的品质提升,虽然有部分开明的消费者看见了这点。但是十几年来,国外大品牌在中国树立的品牌口碑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即使在卡车领域,司机车主们也开始有了品牌意识。朝阳、玲珑等优秀轮胎品牌的卡车轮胎同样比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的卡车轮胎更受欢迎。所以,对于轮胎企业来说品质的基础,品牌是进阶,对于市场的定义不能只有销售,对于品牌的建设维护也不能马虎。
目前来看,中外轮胎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差别很大,国外很多轮胎企业一个品牌都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比较老的品牌如双钱、回力等已经成为国货之光,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品牌地位,而三角、玲珑、朝阳等这些中生代品牌也正如日中天,不断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和价值。相信不久,一些中国轮胎品牌就能成为中国轮胎驰骋世界的名片,走到哪里都能代表中国轮胎。
中国轮胎品牌用什么战略?
A、多品牌
B、单独品牌
C、其他
(原创 责任编辑:Ca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