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渠道
2016年6月8日,停牌长达半年之久的风神股份终于复牌。但开盘不到25分钟,风神股份就跌10.01%,被封上跌停板。截止15:00休市时,跌9.95%。这一天离风神股份其控股公司中国橡胶对意大利知名品牌倍耐力的收购在行政司法层面正式生效恰好满一周,让这家全国知名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和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生产企业更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很多人说:“中国化工花了500亿到底的得到了什么?”
国内市场不但本土轮胎企业众多,国外知名品牌也比比皆是,面对轮胎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国内轮胎产品的产能过剩,收购倍耐力则显得相得益彰。面对美国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政策的压力下,轮胎企业一味的走低价、低端产品的一贯套路已经行不通。而收购国外的的品牌,有利于中国轮胎提高技术,发展高端产品,提高产业力量。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在海外建厂,发展橡胶种植,来降低成本,应对“双反”并购国外知名品牌无疑为更有效地办法。
而倍耐力方面,扩大规模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在被中国化工收购后,不但得到了巨额资金的注入,在中国工业用胎领域,我们的市场份额仍然非常小,但这次交易完成后,倍耐力在工业用胎上业务量或将翻倍。提高产量及价格竞争力。
在销售方面,倍耐力虽然知名度颇高,但在在规模方面落后于米其林和马牌两个竞争对手。2014财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虽然新兴在整体销售额方面,与米其林有3倍差距,与大陆集团(橡胶业务)有1.5倍差距。被纳入中国化工旗下后,有助于倍耐力开拓中国市场,同时加快进入东南亚等一些新兴市场。对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顾虑也将减少。1988日本普利司通,通过投入330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凡士通,由世界第三位跃居为世界第一位。这是历史上轮胎企业收购的成功案例,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中国化工能否通过此次收购达到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目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轮胎商业网原创,责任编辑: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