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传奇-初生牛犊-小镇诞生米其林
米其林?对的,米其林!127岁的米其林是个做轮胎的公司,造了很多很多轮胎,在全世界旋转。她的创始人安德烈·米其林[兄Andre Michelin]和爱德华·米其林[弟Edouard Michelin]两兄弟(这两个传奇人物,我们会在以后提起),开创米其林之前他们几乎一无所有,而且他们对轮胎也一窍不通。他们只是接手了一个频临倒闭的小厂,极富远见和敢于冒险的兄弟两人用尽了洪荒之力最终把米其林推向了世界的巅峰,成为全球瞩目的米其林集团。
米其林创建于1889年,位于法国的小镇克莱蒙费朗的卡姆广场,现在米其林总部毅然还在这里。那么,来自小镇的米其林是如何一步步登顶全球轮胎老大的呢?米其林两兄弟又是如何克服重重障难实现他们的轮胎霸业的呢?米其林的家族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必比登又是如何风靡全球,无人不知的呢?
1889年之前,也就是后来安德烈·米其林接手的这家企业主要生产管件、水泵和接头等产品,由于经营不善很快工厂眼看就要破产。邀请安德烈·米其林出手相助,安德烈是位工程师,他似乎并不擅长研究工艺或制造,不过他有着超人的远见和极富想象力的才能。(随后的米其林大事都印证了这位营销大咔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胆魄)。
最重要的是他说服了他的弟弟爱德华米其林(后来成为米其林真正的掌门人)的加入来拯救这家小工厂,直到今天没有人知道安德烈是如何说服爱德华的。当时爱德华米其林是位画家,当时他告别时对老师说:“老师,我必须回到克莱蒙费朗来拯救这个小工厂,而这要付出牺牲艺术为代价。我已经想好了,我必须这么做!”。从那时起安德烈米其林就奠定了公司以轮胎为发展方向。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爱德华米其林最后如何一步步成为真正的米其林控制人的,而且把同为创始人的安德烈逐渐边缘化了,包括安德烈的后人也不能接近集团的权力核心……(很明显,安德烈被受到排挤,那是不是爱德华一直不动声色的购买着他兄弟的股份呢?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直到今天,米其林家族在整个集团的股份也是个秘密。
敢想敢做的兄弟俩最初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工业及商业举措,其中,安德烈实施技术革新,向市场推出了马车和自行车的“无声刹车块”,让工厂取得了最初的成功,同时,刹车块的开发让兄弟两对交通产业产生了兴趣。(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的强大离不开自身的技术创新,在1887年的法国米其林兄弟俩就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爱德华·米其林生于1859年6月23日-1940年8月25日;他领导着企业的一切活动,并将工厂生活规则引入米其林并让人接受这些规则:纪律、工作强度大、严厉、认真、诚实、节约意识、杜绝浪费;同时,善于听取员工意见的“他”也很清楚要想成功,就必须以人的力量为根本。爱德华的接班人费朗索瓦米其林在继承祖业之后,仍然将这一内容纳入他的管理核心。
安德烈·米其林生于1853年1月16日-1931年4月4日;他对社交乐此不彼,并在各种场合推广米其林公司。他是米其林创业之初所采用的各种重要技术的引进者,包括橡胶刹车块的诞生、1900年首次印刷的《米其林指南》、在法国道路上设立指引方向的指示牌、米其林参与赛事等等;米其林早期取得的这些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有胆有识的安德烈。
兄弟俩当时创立的米其林是法国非常罕见的“两合股份公司”,同时又上市的企业;这种公司可以公开募股;同时又能保护领导者高度的稳定性。包括公司的企业文化,即使是他们的后人弗朗索瓦(悲剧不断的他是真正把米其林发展成全球第一的人)和小爱德华(米其林的第三代领导人,可惜英年早逝)也没有对这些机制加以改动。而且,任何的收购都无法改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轮胎商业网告诉大家什么是两合股份公司。简单讲,两合股份分为有限责任股东与无限责任股东,无限责任股东的管理人享有更大的管理权,但同时也以个人财产对公司的亏损共同担负无限责任,有限责任管理股东参加股东大会任命管理人,并得到无限责任股东的一致同意,有权根据股份获得企业的相应股份。)
在兄弟两人的倡导下米其林公司不断革新,于1891年设计出第一个可拆卸的轮胎并获得成功而大获全胜(现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在当时是个划时代的发明)。之后,第一届巴黎-布雷斯特-巴黎自行车比赛中米其林可拆卸轮胎如同运动员夏尔泰龙一般,最终冲出终点线,赢得比赛。向世人展示了米其林的革命性创造,因为米其林把人们需要两天来完成的轮胎拆装工作缩短为大约15分钟!米其林的可拆卸轮胎的成功,是不断思考创新、反复试验的成果,这份对技术的执着与热爱使米其林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有信息显示爱德华米其林曾经在一次比赛前偷偷在赛道上撒上铁钉......)。
米其林在法国与国外参加了众多的自行车和汽车比赛(后续我们专门讨论米其林的赛事营销),它的知名度与威信也由此与日俱增,当时有一万多人都采用了米其林轮胎,连沙皇与女沙皇出行乘坐的四轮敞篷马车和双门四坐汽车也都配备米其林轮胎,这无疑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可拆卸”牌轮胎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让米其林在短时间内获益颇丰。
当时的汽车赛事已经屡见不鲜,米其林自己购买了三辆汽车也决定在巴黎汽车赛上崭露头角,米其林不断的吸取教训,先后在巴黎-马赛-巴黎汽车赛、巴黎-阿姆斯特丹-巴黎汽车赛等赛事上夺得胜利的光环,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显示出它不可置疑的优越性,也展示出它在汽车轮胎技术上的先进性。
提到米其林轮胎的标志,大家应该都知道是米胖子“米其林先生”-必比登,必比登的传播可以说是轮胎行业品牌传播的奇迹,那这个所谓的“米其林先生”又是怎样想到的呢(后续我们将会专题揭秘)?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米其林参加里昂1894年“万国及殖民展览会”期间,在其站台的入口装饰着高高的两堆轮胎,于是,爱德华向他兄弟建议道:你看,要给它加上手臂和腿,就成了一个好好先生了,随后不久,安德烈邀请法国著名的漫画家设计了近20000张图稿,当时必比登大喊“此时不举杯更待何时!”。后又不断改进:抽着雪茄,端着的大啤酒杯被一个满是钉子和玻璃碎片的杯子所代替,这就是“必比登”。一直到现在,必比登都是米其林公司的传播王牌。
公司要想发展壮大,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注重品牌的传播,从古至今,强劲而持久的必比登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并且,它的魅力将会一如既往的渲染着整个轮胎行业,甚至是全世界,这就是传播的很好的例子。在现今的商业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面对的是新媒体的突飞猛进还是事件营销的革新手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从米其林创建的初期我们看到有两个方面,米其林非常重视:产品和品牌。直到今天米其林对于轮胎的技术革新都充满热情,而且参与赛事、注重品牌传播等举措都彰显了米其林的发展之道。作为今天国内迅速发展的轮胎产业,有些已经放眼全球找寻事业的新机,优秀的轮胎企业也同样对技术有着深邃的理解和发展,而且越是优秀的企业对于品牌和传播越是热爱。那么米其林的形象大使必比登到底是如何变得家喻户晓而又倍受爱戴的呢?
轮胎商业网在下期将揭秘:传播神话-誉满全球必比登!
(责任编辑: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