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双桥跑遍全国的双钱轮胎
驱车从主城出发,约一个半小时后,记者进入双桥经开区。道路两旁,挂着“邮亭鲫鱼”招牌的餐馆随处可见。几分钟后,餐厅淡出视野,取而代之是林立的厂房和路上的重型卡车。而这里,就是双桥经开区的核心地区——双桥工业园区。
昨日下午4点,位于双桥工业园区的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生产线上,38岁的李云飞不停地把橡胶块条装载到运料车上,然后将平板车推到另一个工区。“这是刚从部件制备工区出来的产品,还需再经几道工序,才能成为轮胎。”李云飞说。
在部件制备工区的隔壁,是轮胎的成型工区。工人陈师傅正将不同质地的胶带“裹”到成型机器上,经过压缩等工序后,渐成轮胎形状。随行的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玉彩向商报记者介绍说,成型的生胎经过硫化工序和质量检验后,就可以入库上市了。
从双钱轮胎生产线东门出来,一辆挂着山东济南牌照的重卡刚好装满轮胎准备出发。“一切顺畅的话,车上的450个轮胎将在48小时后出现在济南的轮胎市场上。”驾驶员姜师傅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双钱轮胎目前的日生产能力已突破6000条。
日产6000条轮胎,这个数字意味着啥?刘玉彩为记者解释了一番。从地理上看,双钱每天生产的轮胎,足够装满十几辆重卡。而目前双钱重庆公司生产的载重轮胎遍布我国数十个省市,主要客户包括宇通客车、陕汽重卡等。“从炼胶开始,不需十天便可装到卡车上,跑遍全国。”刘玉彩说。
从数量上看,日产6000条意味着累计年产可达200万套,年销售收入约3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刘玉彩表示,双钱重庆公司的近期目标是实现年销售超百亿元,利润达5亿元,职工总数达到8000人的规模。双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邓民建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双钱轮胎在渝西地区都是少有的“大个头”企业,而且已成为双桥工业的名片企业之一。
200家配套企业的集聚效应
双钱轮胎只是双桥经开区汽车配套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整个开发区内有各种汽车配套企业200多家。”双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告诉商报记者,红岩汽车搬离双桥后,随之兴起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便成为双桥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重型汽车生产、研发和服务体系。
200多家企业聚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目前重型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80%以上。”陈刚介绍,八成的配套率也就意味着只用双桥经开区生产的汽车配套零件,就能组装成一辆重型汽车的80%的架构。
从经济贡献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双桥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实现产值93亿元,对经开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9个百分点。
邓民建告诉商报记者,汽车及零部件无疑是双桥经开区的第一支柱产业。而随着都市功能区的划分,处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的双桥经开区将迎来产业迅速壮大的机遇。邓民建介绍,在现有基础上,双桥经开区目前正在推动上汽依维柯红岩公司加快双桥老基地的开发,支持其在双桥布局新的零部件项目。此外,双桥经开区将抓住机遇完善汽车产业链条,目前正在引进1~2家整车制造企业。
“双桥经开区的目标是形成一级配套企业10家、二级配套企业30家,原件以及基础零部件配套企业100家以上的零部件产业体系,打造汽车零部件的‘双桥牌’。”邓民建介绍说,力争到2020年,经开区形成“2家整车、3家专用车、200家零部件”为骨架的汽车产业集群体系,实现产值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