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场“部长通道”中,刚在今年4月29日履新生态环境部部长的黄润秋出现了。
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如何,尤其风声鹤唳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在过去5年整治了一批违法项目,黄润秋表示,“各轮次环保督察总共受理了群众举报19.8万件,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且早期督察期间或督察以后一段时间内都得到了立行立改。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挑大梁的生态环境部“十三五”收官之年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十四五”开篇之时又将有哪些利剑行动,黄润秋都给出答案。不过,他直言不讳到,“当下我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提升,量变到质变拐点还未到来。”
黄润秋表示,2020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今年,我们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黄润秋说。
我们都知道橡胶和轮胎生产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被查的不是一家两家,被罚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很多企业仍然置环保于不顾,依旧我行我素,这到底是为啥呢?我们不妨从“违法成本”和“守法成本”上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
环保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环保处罚的真正目的是让企业减少污染、杜绝污染、真正做到不污染。但是目前来说,一个生产企业“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成本远比“污染环境”的生产成本高得多的多。我们简单来说:环保部门对企业作出的违法处罚每次都在一万元到几万元不等,最高也不过几十万元。而企业若要拿钱来治理污水、有毒气体以及废弃物的排放,最起码要花费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更多!别说是企业了,就是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都是一笔“不不划算的买卖”。何况这些钱只是环保设备的建设费用,其生产和运营所产生的成本同样不是区区“几万元”就能解决的。
所以,相比于花大价钱投入环保生产设备,环保部门每次几万或十几万的处罚真的就是“九牛一毛”,对生产企业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刺痛感。
“守法生产”让企业的竞争力降低
中国虽是橡胶和轮胎应用与生产大国,但同样竞争激烈。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唯有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生产与运营的成本,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同行中有更高的竞争力和性价比。反之,如果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太高,必将会提升产品的价格降低产品的性价比,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不偿失。
近日,东营市发布了 2020年东营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标志着今年环保问题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据了解中央第二轮首批环保督察行动,于去年7月正式启动。行动启动后,多家轮胎企业因环评设施不到位,气体排放不规范,遭到处罚。
(责任编辑:Ca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