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倒闭破产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德瑞宝,永泰、恒宇等一批响当当的轮胎企业轰然倒地。市场给中国轮胎上了生动一课,一次血的洗礼,将中国轮胎所存在的一切荒唐,阴暗,不合理,顽疾一一赤裸裸的扒光,晾在了大庭广众之下,并且还进行无情暴打。
中国轮胎“大而不强”
作为轮胎制造大国,中国轮胎工业的增长速度令人咂舌,自2006年以来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轮胎的总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35%,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但是整个中国轮胎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种“大而不强”的态势。
以全球75强轮胎企业为例,中国企业数量占比约为40%,但销售额占比仅为大约14%。中国国内轮胎企业大约有600家左右,上规模的轮胎企业在100家左右,但是这些轮胎企业的年产量平均仅为100万条左右,远低于美国的440万条、日本的450万条。
在轮胎价格方面中国轮胎更是和外资品牌差别明显,国产品牌轮胎均价大概仅有一线外资品牌轮胎的一半甚至更低,即使与二线外资品牌相比大概为其价格的70%左右。低质低价成了部分中国轮胎的标签,甩也甩不掉。
表面数据的光鲜亮丽,掩盖不了内里的狼狈不堪。结构单一、产品严重同质化、产业集中化程度低、缺乏规模优势、高端产品发展滞后,低端产品占比高,毛利率水平低,这些都是中国轮胎身上的顽疾,亟需一场彻底地治疗。
去产能,优胜劣汰
针对轮胎行业发展的现状,工信部等部门也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兼并重组构建大型轮胎企业集团,并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低水平重复投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2017年,全国共淘汰落后产能斜交胎730万条;普通型子午胎1800万条,其中全钢胎1000万条,半钢胎800万条;淘汰退出轮胎工厂10家。2018年和2019年有大约几十家轮胎企业走上破产重组的道路。一系列举措以及市场的推动加速了中国轮胎产业的新陈代谢,并激发了中国轮胎制造商创新发展的热情。
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加速,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开始追求高技术、高品质的产品,加强品牌竞争力,而一些中小轮胎企业将会顶不住制造成本和严峻的行业竞争的压力退出市场,兼并和倒闭或成为常态,轮胎头部企业开始由大变强。玲珑、中策橡胶、赛轮已经成为中国轮胎产业的领头羊,开始引领中国轮胎走向品质高地。
技术创新,戮力同心赶超外资品牌
技术是轮胎企业生存的根本,中国轮胎企业越来越重视轮胎的高性能,对原材料要求严格、生产设备换代更新,积极研发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布局。尤其在制造环节,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趋势,一些本土轮胎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打造高端品牌,同时开始建立科技、绿色、高端的现代化工厂。
虽然技术还与世界领先轮胎制造商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研发投入以及品控方面丝毫不落下风,赶上并超越只是时间问题。在智能化制造方面中国轮胎企业已经领先全球,中国是全球轮胎智能工厂最多的国家,生产效率世界第一。
改革,让中国消费者选择民族品牌
低质低价的印象,导致人们对于中国轮胎品牌缺乏认可度。现在这样的状况正在不断被改观。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轮胎的时候,开始选择国产轮胎,选择民族品牌。
这些除了技术以及生产制造上面的进步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品牌建设。比如玲珑,在品牌营销建设方面毫不放松,赞助,广告,网络营销,明星代言,玲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轮胎品牌。在配套业务上面,玲珑也是打破外资品牌的垄断,成功配套大众等洋品牌汽车。中国轮胎的品质正在不断被消费者认可,并且开始在消费者之间心口相传。
中国轮胎在变革中摸索前进,淘汰落后产能,产业重组,技术升级。中国轮胎慢慢成熟,企业放慢了大跃进的脚步,开始脚踏实地做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国营轮胎企业开始觉醒,不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民营轮胎企业也不再急于“挣快钱”,开始一点点夯实自己的基础。
国家政策导向非常明确,轮胎产业需要健康的向前发展,落后的轮胎企业以及产能必将被淘汰。集中优质轮胎企业,打造一流中国轮胎品牌才是中国轮胎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世界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做强”已经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的必然要求和方向。纵观全球市场,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长期位居轮胎行业的前三甲,三者市场份额合计占比在39% 左右。相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中小产能逐渐出清,国内市场将不断向头部轮胎企业集中,中国轮胎企业未来一定会由大变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原创,责任编辑: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