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胎漏气,哪个骑车上班上学的人没遇到过?谁不是第一时间找修车师傅帮忙?苏州 的一位小女生却自己动手发明了车胎防漏液,还被保送进了名牌大学。像这样因为善于用科技创新解决日常生活中甚至社会上令人头疼的大问题,而提前获得国内外 名校青睐的学生,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不少。可怎么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呢?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论坛上,一线的教育 专家们广泛交流着各自的经验。
发明防漏液 保送上南航
苏州一中的郭世安老师介 绍起这位得意门生,满脸的自豪,论坛上的各位听众也是不住地点头赞许。“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之路”是本次郭老师讲课的核心。他认为,培养一个善于做科 技研究的孩子,首先得培养孩子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现在的孩子大多两点一线,好不容易有周末还得加班加点上辅导班,与社会生活有点脱节。所以老师要 做的事情就是要教会学生“生活”,让他们勤于观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如果你碰上了地沟油,你会想些什么问题?”郭世安老师说,“一般的孩子可能只 会问地沟油是什么,然后就结束了,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诱导孩子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地沟油怎么能在餐桌上鉴别出来?’‘可不可以把地沟油转换成燃 油,怎么转换?’等等”。 正要骑车赶到学校上课,自行车胎却瘪了,眼看要迟到也只能先推着车到修 车铺请师傅帮忙检修,大多数同学遇到这样的尴尬事都只能叹口气:“真倒霉!”可苏州市第一中学女生王菁却不一样,她一直在留心怎么解决这个让大家头疼的老 问题。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她得到了灵感,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和一种补胶,王菁同学发明了轮胎补漏充气液,很好地解决了胎漏气的问题。凭着这项发 明,她获得了2007年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的二等奖,并因为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次搬家 让苏州少年倾力古井保护
郭老师的另一个学生裴浚慧,在搬家的时候注意到苏州很多古井“无人问津”,天长日久颓败不堪,好端端一个城市文化的印记就在城市建设中灰飞烟灭。从去年10月开始,她和另外两名学生组成一个科学小组,开始了对苏州古井的研究。
一帮中学生,其实还是半大的孩子,但是在郭老师指导下,做起这样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研究,认真程度不亚于研究生。他们走访了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沿街古 井,详细地调查了使用频率、井水水质、井水深度、井圈情况、古井周边环境及管护等情况,发现井水由于受地表水污染,有机物、氮磷超标,均为五类水。还总结 了社会上对古井价值认识不足、专项法规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现象,认为古井除具有供水功能外,还具有历史、文化、景观、旅游、水质监测等功能。
当他们这份厚厚的调查报告《对苏州市平江区沿街古井现状、应用价值及保护对策的研究》公布后,立即引起了苏州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份研究让孩子们把课本的知识融于社会,也让他们开始有了社会责任感。”郭老师对学生们作品的评价,引起了与会听众的热烈掌声。
记者了解到,这份关于苏州古井保护的调查报告,获得了2013年江苏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郭老师说,他非常期待在这次全国的比赛中他的这几位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