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消费者对轮胎的优劣有更清晰的认识,欧盟将“油耗、安全和噪声”通过分级的方式标准化,并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强制要求所有在欧洲销售的轮胎必须张贴相关标识。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规,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有必要了解欧洲的标签法,以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轮胎。
说到“标识”,其实并不陌生。国内所有白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上,早已张贴了“能耗标识”。依据它,你就能酌情选择更省电更高效的产品。相似地,早在4年多前,我国也强制要求所有在售轻型车张贴《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从而在买车之前,消费者就能对每款新车的油耗有直观的认识,避免了“谁用谁知道”的“后知后觉”。同样,轮胎性能的优劣也亟需“透明化”。
提起轮胎,很多人都知道它黑黑的、圆圆的,没有它车就走不了,但要问这里面的门道,知之者甚少。说实话,10多年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同样不了解轮胎,以至于家里的车都跑了快9万公里,轮胎补了又补,就是没换过。相信很多人都与我的经历一样,觉得轮胎没啥大不了,便宜、耐用、不经常被扎就好了。
但实际并非如此。一款高性能轮胎也是现代科技的浓缩,研发周期可达3~4年,毫不亚于一款新车。别看都是橡胶做的,不同轮胎间的干湿地抓地、制动距离、滚动阻力(油耗)、路噪、转向响应等性能的差别十分巨大。
在轮胎的15个主要性能中,欧盟“精选”了对技术要求最高的“滚动阻力”、“湿地制动”和“行驶噪声”作为衡量指标。其中,前两者采用简单的A~G分级(A为最好,没有D级),而后者为“小中大”3级,并注明噪声值。
A级的滚动阻力意味着对汽车的油耗影响为“0.00”,也就是低于0.005L/100km,G级则是大于0.15L/100km,相差30倍;而A级的湿地制动距离要比F级(无G级)足足短了18m,相当于4~5个车身长度,瞬间决定安全与否。轮胎性能的优劣,就此变得明朗起来。
此外,在欧美,万力、三角、回力等自主品牌的轮胎销量甚佳。欧洲执行“轮胎标识”,也不排除给这些廉价货“揭短”的企图。但与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无理取闹不同,此次统一的分级标准提供了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有助于促进自主品牌的技术升级。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达到AA级的轮胎——欧盟为这些轮胎企业设立了更高的目标。所以说,轮胎性能的透明化,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轮胎厂家,都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