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经销商应该是各行业经销商里最痛苦的一个职业,先要笑对厂商,陪着笑脸求账期,转过身又要低三下四求零售商多进货,费了半天劲不过赚的是个微小的差价。而随着轮胎涨价越来越迅猛,为了留住零售商,不少经销商只能自己扛住价格,利润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能赚的差价也越来越少。正因如此,不少经销商不再满足于做中间商,他们开始尝试转型,探索成为轮胎制造商的盈利可能。
经销商转型成为制造商在轮胎行业并不罕见,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森麒麟的成功。
2009年,随着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森麒麟成功实现从轮胎经销商到制造商的转型,之后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四年后的4月30日,森麒麟公司通过了中国民航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适航证书)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掌握高端航空轮胎核心技术的轮胎企业,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掌握该技术的民营企业。一年后的6月6日,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正式颁发航空轮胎CTSOA(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森麒麟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航空轮胎适航证的民营企业。
森麒麟的华丽蜕变让不少经销商在羡慕不已的同时也有了想要复制森麒麟成功之路的想法。
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让不少经销商大受打击,并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能实现从卖到制造到华丽转身。不少经销商正是因为介入进自己并不熟悉的轮胎制造行业而步履维艰,最终破产。其中,最让人唏嘘的就是富轮集团。
2020年6月1日,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分别裁定受理浙江杭廷顿富轮橡胶有限公司、杭州美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富轮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曾经风光一时的富轮集团就这样轰然倒下了。
时间倒回到20世纪90年代,彼时的富轮集团是中国最有潜力的轮胎经销商之一,其版图跨越大江南北,是名副其实的轮胎大户。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富轮集团的事业也开启了新的篇章——制造轮胎。初期,转型制造商的富轮生意确实做得风生水起,通过与外资公司合作研发生产轮胎开拓出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市场网络群。其生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甚至远销美国、欧盟、中东等地,完成了从单纯销售向生产销售的过渡。
只不过这种繁华景象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即使是富轮这样年产百万的轮胎企业日子也照样难过,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等原因,富轮公司逐步陷入经营危机,资料显示,2018年,富轮公司频繁拍卖了4次,共计拍卖股权金额为2600多万元。
之后的日子里,富轮集团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而2020年的疫情的冲击更像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本就难熬的富轮变得更加“脆弱”,在举步维艰中,富轮集团不得不宣布破产。这家百万轮胎企业的黯然离场除了让大家倍感唏嘘外,也让大家认识到了经营轮胎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艰难。
为什么难?因为没有“独树一帜”的技术。即使富轮生产的轮胎质量很好,但是因为没有附加值空间,一旦外界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其必然因行业洗牌而出局。
纵观整个轮胎行业的发展,几家头部轮胎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凭借的就是又能立足的技术创新优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让其能跳脱出低价厮杀的怪圈,在更大的市场参与竞争,而这也是国产轮胎企业最终的发展之路。
年产百万的轮胎厂倒闭也预示着在未来随着结构调整,行业资源进一步整合,轮胎产业实现向高质量发展头部企业集中化,中小型轮胎企业的未来岌岌可危。制造商真的没那么好当!
看到这里,作为轮胎经销商,您还在考虑跨行制造业吗?
- 不管别人的结局如何,还是想要尝试
- 知难而退,不如好好升级轮胎运营服务
- 不知道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