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工厂”,但中国缺自己的“世界级工厂”。
在“长寿之乡”江苏如皋的广袤大地上,有一群人在实践着他们的中国梦做 “世界级工厂”,做百年品牌。
他们就是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公司(简称“如皋轮胎公司”)的2200位员工,信念、活力、执着、和谐,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共同凝炼出“双钱人”的特质,是为“世界级工厂”的基石。
技术创新强核心力量
一直以来,如何通过减少轮胎的滚动阻力为车辆节油是轮胎制造行业探索不止的话题。如今,在如皋轮胎公司技术部,这一探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自今年起,这个刚刚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年轻团队就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名为“低温一次法炼胶”的项目中,力争通过半年的时间攻破这一国际领先、国内最先进的轮胎炼胶技术,打造“双钱轮胎”升级版。
该公司主任工程师朱宏明告诉笔者,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对原材料进行2至3次高温混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方的性能,使得轮胎的寿命和安全性都达不到最佳状态,但是低温一次法只需对原材料进行一次高温混炼,在将轮胎成品的物理性能提升10%以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80%以上,节能60%以上。
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9.6岁、由5个硕士生和25个本科生组成的年轻团队。两天半的时间,他们协调装备、后勤保障等部门100余人摸索出了最新的配方;1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不分昼夜守在冰冷的新设备旁,计算出了速度、温度和零件厚度的关系方程式,完成了胎面胶生产环节的调试。捷报频传,连十分熟悉他们的如皋轮胎公司副总经理周炜也不禁为他们的创新活力而赞叹。
周炜说,技术部的创新活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经过了9年不断的锤炼。最能体现这种活力的是他们的“彩色帽子”。红黄蓝绿黑白,不同的帽子在这里代表不同的思维角度,红色代表直觉、黄色代表肯定、蓝色代表控制、绿色代表想像力、黑色代表怀疑、白色代表客观数据,在每次“头脑风暴”的时候,技术部的员工就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站在不同的立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某一个课题进行讨论。
“六顶帽子”思考法,只是如皋轮胎公司激发员工活力、推动思维创新的一个小招数,在技术部,这样新颖而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每天下午四点的工作交流会上,通过论文解读、自我剖析等方式,总结工作进展,拟定新一轮工作计划;在每次的娱乐竞赛上,他们晒课题、晒榜样、晒创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享经验、成功和快乐,展现个性与活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像一块块海绵,凑在一起,更加使劲地汲取着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并努力将这样的吸收转化为最现实的生产力,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自身现场工艺控制和新品开发能力。统计数据显示,从成立之初的4人到现在的30人,9年来,技术部完成新品开发近200个。
2012年,双钱轮胎在全钢丝载重胎、工程胎及农业胎系列累计投产规格19个,设计待投产规格17个;全面完成各项工程课题139项,创新驱动课题155项,揭标课题13项,全年研发费用占比达3.6%。今年,该公司在全钢丝载重胎、工程胎及农业胎系列全面实施新品开发,预计投产30个新规格。
不仅激发内部创新活力,如皋轮胎公司还十分注重借助外力。2012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卡博特碳黑、贝尔卡特亚洲钢帘线技术中心等十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型组织。该联盟以低碳、绿色、环保、安全、高性能、智能化为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设计开发了环保、节能的“绿色轮胎”、融合现代技术的“智能轮胎”和高抓地性能、高操控性能、缺气保用性能的“安全轮胎”,目前已形成产学研联盟攻关课题21项,公司实现了全过程绿色生产。此外,双钱与联盟内的中国化学(601117,股吧)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疏水阀高效蒸汽供热系统技术,去年9月竣工的项目全面运行后,企业节汽率将达到37.7%,年节约用煤1万吨,每年将减少耗水量14万吨、烟尘排放10.4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3.0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46万吨,预计年节约能源费用1000万元。
管理创新树行业标杆
张师傅是OE型橡胶板切割机的一名操作工。以前,当切割机上的每卷橡胶板用完之后,他都会将切割后产生的零料直接丢弃。而现在,张师傅则会将零料进行搜集,并用胶带和新的橡胶板粘合起来,用于下一轮切割。“我们车间以前切割后一次丢弃的橡胶板零料都在10公斤以上,而在采取新的方法后,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资金10多万元。这种行为并不是公司里规定的,而是我们工人自发进行的。”张师傅介绍道。
在双钱轮胎,像这样由员工自发形成的创意还有很多:在工人们的节约利用下,锅炉的冷却用水现在实现了多次循环使用,最后还进入循环管道来冲洗办公区的厕所,这样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用水1万多吨,直接节约成本10多万元。
是什么促使工人们有了主动节约成本的意识?如皋轮胎公司董事长王文浩告诉笔者,“世界级工厂”不仅要有世界级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要有世界级的管理能力。
为什么如皋轮胎公司在经历了国际市场大幅波动、轮胎特保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仍能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答案就是优化管理。
优化管理体现在“降本增效”工程中公司鼓励一线员工多提建议,通过劳动竞赛将这些做法进行挖掘,并对提出好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2011年,双钱轮胎在降本增效上共提出了12个课题,节约成本3012万元。其中一个员工的建议通过技术员的编程后,为企业创造了46万元的收益,同时,企业也给予他5000元的奖励。这样的做法不但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企业在运行成本中的“水分”也被挤了出来。
优化管理体现在“4+1”运作模式上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联盟、一个载体和一个支撑。公司领导层和技术骨干领衔,带领一批员工,背靠产业联盟,把创新课题研究作为载体,形成了一个个创新团队,柔性组合,围绕技术、安全、装备、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课题的实施,全面推动工艺技术、企业管理和安全建设的提升,为进一步夯实公司的管理基础、推动和深化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一个支撑”就是党建,为创新团队的工作顺利开展,所有事务性工作都由公司党委系统负责,让团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优化管理还体现在“双培工程”中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如皋轮胎公司的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公司主业。200多位退伍军人,很多都是党员,但他们在技术方面有所欠缺。不要紧,在“双培工程”引领下,许多党员军人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和与团队的交流,纷纷成为工区骨干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在党员军人的带领下,一线操作工从他们身上感受并学习着认真、努力和执行力强的优良品质,很多也成为了党员。
优化管理更体现在创建示范工区上示范工区的创建指标由经济、人才、安全、党建、文化等组成,并不是唯经济效益论。科学的“指挥棒”使全厂各个车间工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如皋轮胎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标准如今已成为双钱集团下属所有企业的标杆,每当业务拓展到哪里,这套管理理念就输出到哪里,使这些新项目能够快速生根开花。
文化创新塑百年品牌
龚磊是压延工区的负责人,2006年入厂,老家在徐州。从一线操作工到现在管理300多名员工,龚磊感受最深的是如皋轮胎公司对人的尊重。他说,这个企业有一种尊重、和谐、奋发向上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这里有成长、发展的空间。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厂都裁人,而这里没有将员工裁掉,而是将员工送去培训,留下了大批骨干。而等到2009年轮胎行业一下子行情好起来,很多厂都来不及招人,而双钱公司反而有充足的,懂技能的员工进行生产,2009年成了公司赢利最好的一年。当时人们都说,双钱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
龚磊说,他自己就是工厂“零号工程”帮他把家安在了这里,让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零号工程”的名字很特别,排在“一号工程”之前的,会是什么更重要的事?
如皋轮胎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杨宁宁介绍说,“零号工程”就是帮员工做红娘,解决单身员工婚配问题的工程。起“零号工程”的名字,说明公司把员工的幸福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不仅有“零号工程”,如皋轮胎公司还有“梧桐系列”文化工程。在每个工区的休息区,都有一个触摸屏,名为“梧桐驿站”,这是员工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公司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平台。
双钱集团党委副书记常毅说,如皋轮胎公司在企业文化创新上一个最大特色是把党建和厂建结合得十分紧密,无论是创建示范工区、“双培”,还是建立“4+1”、梧桐系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支撑机制,真正体现了上海国有企业的优势。
在一张《2013年创新文化(300336,股吧)导入工程课题汇总表》上笔者看到,今年各项创新文化课题名称、具体措施、课题计划完成时间、课题承担人等都有着详细的安排。杨宁宁介绍说,每年根据企业实际,都会制定出多项创新文化导入工程课题,并将它作为公司年内一项重要工作。这些课题主要包括导入创新思维,撰写专业、管理论文并发表,开展部门特色培训,组织参观交流活动,开展双钱文化体育活动等,目的就是要打造“务实、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各部门之间、班组之间、岗位之间进行互动,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在如皋,双钱对于员工安全与生活的关心,也已到了十分细致的程度。公司发现,不少员工从家里到工厂上班的路上,大多数以摩托车代步,所以,即使是上下班路上的安全,也要关心。可这怎么管理呢?于是,公司写信给职工家属,让亲人们在员工出门前提醒一下。冬季、夏季,公司发头盔给员工,让他们在上班路上开车使用;进厂门时,门卫还要再一次提醒员工带头盔。公司进一步发现,中夜班的交通事故多,于是在所发的头盔上贴上“反光条”提高安全系数,处处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
作为上海华谊集团下属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如皋轮胎公司正以成熟而不断丰富的文化为引领,优质而不断优化的管理为支撑,强大而不断进取的技术创新为动力,朝着建设中国“世界级工厂”的目标而踏实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