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轮胎行业企业“倒闭”、“关停”、“破产”、“拖欠工资”、“业绩下滑”、“亏损”等消息接连不断。国际上双反势头日益扩大,美国到欧洲,再到亚洲非洲,对中国轮胎的双反就像就像埃博拉病毒一样蔓延开来,让中国轮胎“谈反色变”!
然而,除了外部环境,内在的恶性竞争也在吞噬轮胎行业的好光景。国内轮胎产能严重过剩,很多企业要么没生意,要么靠低利润走量维持生存。为了维系客户、保证有生意可做,一些企业不惜以“保本甚至亏本”姿态卖货,加重了更多中小型轮胎厂倒闭风险。部分中小企业被拖累到出局成为必然结果。长此以往的“亚健康”运营模式成为企业的致命伤。现在看来,比“双反”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
在买卖市场里,买东西嘛,当然要挑便宜的买,可关键的问题却是,在客户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别的情况下,卖家无底线的经营,最终扰乱了市场,出现了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业的错误现象。
1、饿死同行
比如在同一个地区,有50家轮胎经销商,而同一个地区里有50家轮胎店,如果有一家经销商用低价搞定了10家轮胎经销商,那剩下的49家轮胎厂就只有40个机会了,轮胎滞销的经销商就直接饿死。长此以往,市场就被扰乱。
2、累死自己
轮胎厂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可实际上有的厂家为了有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做,有的2%,甚至更低。有生意了,当然高兴,小工厂热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赶着工期,营销部天天忙着发单,安排发货。
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轮胎厂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到年底一算账,除去工人工资、房租费、水电费、市场推广费、物流费、卫生费、网络费、电话费、各类罚款等等等等,唉,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回到解放前,还不如给别人打工赚的多,何苦呢?
有一句行话叫“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不是内行人永远不知道轮胎行业这水有多深。近段时期,越来越多轮胎企业负责人抱怨,低价竞争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不管什么样的轮胎,总有更低价格的出现。不管赔多少钱,总有人会生产会去销售。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如果他们能做,那也肯定要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动点歪脑筋了。”长此以往,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威胁,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一定会下降。
3、坑死车主
买家以为占了个大便宜,殊不知最该哭的是自己。经常听到各种客户抱怨轮胎问题,殊不知原材料成本上涨严重,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这么低的价格能买来什么样的高质量的轮胎呢?贪图便宜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4、靠产品说话,完胜价格战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以低价生产轮胎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不了多久,而且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也丧失了从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其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到头来会发现这是条死胡同。
其实,在价格战的博弈中,企业完全可以靠挖掘自身优势,获取更多利益。——靠产品说话,完胜价格战!
(责任编辑: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