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全球轮胎市场消费量整体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而2020年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则更是加重了轮胎市场的产销压力,倒闭、破产重组已成为全球轮胎市场这两年最常见的报道之一。虽然今年不少全球领先的海外轮胎制造商已经全面恢复生产,甚至还加大了产能,但是产品毫无特色或者品牌市场影响力不高的轮胎企业依旧面临着出局危机。
不过2020年,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有效,随着海外订单的增多,在国际巨头业绩纷纷缩水背景下,中国轮胎企业基本全部实现正增长。不少国产轮胎厂在全球逆势中突围,在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也逐步找到了发展的新机会。
轮胎洗牌早已开始,2020只是喘息之机
轮胎行业洗牌早已开始,疫情只是加剧了轮胎企业出局的速度。纵观国内外倒闭的轮胎厂,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性——产品低端,大部分都是生产低尺寸轮胎,盈利能力较弱甚至于常年亏损,资金链断裂。
虽然不少国内胎企在去年借助出口订单暂时躲过倒闭危机,但是也仅仅只是苟延残喘。随着今年国际巨头开始大规模复产及扩产,国内轮胎企业是否能安稳“渡劫”目前还是未知数。
国产轮胎为啥无法“渡劫”?事实上,经历了学习模仿、代工制造,不少低产能轮胎企业进入了发展瓶颈,很少有可以有轮胎企业能够坚定信心探索自主制造、自主研发、智能创新领域,而这些企业在突破技术挚酎后,往往逐步走向了行业龙头,最终在国际市场里站稳脚跟。
即使在面对成本上涨、双反政策压力时,国内龙头轮胎企业依旧可以应对自如。
所以,“双反”政策的双重影响之下的大洗牌,考验的只是产能落后,止步不前的轮胎企业。纯粹依靠补贴和低价出口的企业,在遇到“双反”时经营必然遇到困难。因为这些只靠低价出口的企业压力更大,成为行业大洗牌的牺牲品。
疼痛与机会并存,谁抓到机会谁有发展
行业洗牌带来了淘汰,但是随着产能落后的轮胎企业被陆续淘汰,留下来的轮胎厂却同时迎来了更大块的“蛋糕”。
以山东东营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之一,早在“十三五”期间,东营就已实施供给侧改革,大力淘汰落后轮胎产能,为有研发和自主制造实力的轮胎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报告显示,在“十三五”期间,山东东营动能转换不断加快,综合施策淘汰落后动能,累计关闭退出低效化工企业329家,淘汰斜交胎产能235.7万条,全市轮胎等重点行业结构明显优化,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0%以上。优势产业集群崛起明显,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
进入“十四五”时期,东营市将持续整合优化橡胶轮胎产业,突出整合提升、品牌建设,深化与国内企业集团和全球轮胎行业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聚,集中培育3--5家旗舰型企业,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橡胶产业基地。
其实,国内轮胎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已经领先于很多国际品牌,只是在品牌宣传上面,知名度上面还有所欠缺。优秀的品牌缺乏的只是配套的营销方式,因此我国轮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旧是品牌建设和对渠道的创新、管理上的变革,完成企业升级突破。
早在2016年,中策、双钱、双星、赛轮、玲珑、三角、贵州等一些国内知名轮胎企业先后发力,在承载了转型升级“阵痛”的企业已成功抓住发展机会,加强研发能力,掌握轮胎提质的核心科技,顺利完成自我升级,在扩大国内轮胎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逐步通过在海外建厂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声量,成为令人骄傲的中国轮胎品牌。
行业洗牌并不可怕,在低价竞争、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之下,未来轮胎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将持续升高,轮胎市场的竞争会愈发激烈。合理的价格、合理的利润才能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做好产品研发与品质管控,才是企业争夺市场的利剑;此外,在完成企业升级的同时发力渠道建设,与渠道商合作共赢,才能在大洗牌中脱离疼痛!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