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全国最大的轮胎经销商之一的富轮集团没有抵挡住“黑天鹅”的冲击,被迫易主;曾列山东轮胎第七,多次进入全球轮胎75强的永泰,也因长期存在于其业务中的“灰犀牛”作怪而曾不得不面临即将分崩离析得到命运;驰骋于两轮市场多年的知名轮胎企业浙江飞奔正因多次陷入金融纠纷而濒临崩盘······
多个企业血淋淋的经历告诉我们,轮胎生意,警惕这些沉没成本!
专注轮胎,谨慎跨界
沉没成本,通俗来说,就是以往错误的经营决策为现在企业运营带来的负担。通常,沉没成本越多,持续时间越长,企业往往付出的代价也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运营可以承担较高成本,但绝对不能承担沉没成本。
这些沉没成本通常是由企业错误决策导致,例如跨界投资。虽然目前轮胎厂投资运动赛事、或者各类汽车拉力赛,甚至一些评选领域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如果较真起来,其最终还是服务于轮胎品牌的市占率,有利于品牌拥有更多机会被“看到”,因此并不会成为沉没成本。但是,有一些投资对于轮胎企业的发展却没有一丁点好处,例如,跨行投资房地产、矿业等几乎与轮胎产业没有联系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经营套路与轮胎厂完全不同,因此多数轮胎厂在尝试跨行后都会历尝“苦果”。例如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富轮集团,这家在上世纪90年代风光无限,21世纪前十年还凭借公牛BULL、驰霸,劲腾等品牌将公司产值做到10亿元以上。如果继续潜心钻研轮胎事业,富轮大概率还可以和现在的国内轮胎头部几大企业拼一拼。结果2008年,受投资行业高利润诱惑,富轮投资成立,富轮也跑步加入投资大军。据不完全统计,富轮共投资了14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建筑、钢铁、城市公共事业应有尽有。然而这些企业的运营与轮胎厂截然相反,富轮的投资几乎是打了水漂。为了还债,富轮只得不停拍卖换取足够的资金“东山再起”。但可惜的是,这些措施犹如杯水车薪,2.87亿元还不上的富轮,最终还是垮了。两年之后的2020年,曾经市值超过10亿元的富轮的账面彼时却显示负300万元,资不抵债之下,富轮只能宣布破产。
虽然在多方帮助下,2021年年底,富轮通过限承债式收购成功易主,但是此富轮已非彼富轮,当下轮胎行业的艰难也让这家轮胎厂大概率再难达到昔日的辉煌。而因跨界投资而吃亏,最终唏嘘离场出现多家相同案例。例如,一边卖轮胎一边兼职拆迁的广州星球摩托车轮胎厂,还有一边做轮胎一边跟风纺织和造房的德瑞宝,和轮胎生意有起色后就又拓展黄金、煤炭等多元业务的黄河轮胎,以及好不容易将轮胎企业做大做强却也跟风投资房地产等与轮胎产业毫无关联的永泰。这些在十年前名字响亮亮的大型轮胎企业都因为热衷于来钱更快的生意而无心主业,最终迎来厄运。
轮胎企业在这些既不熟悉,风险又高的行业白白抢占了本应用来研发更高能轮胎的资金,投机大于脚踏实地的结果就是“主业荒废、钱财全没”。他们用这些血淋淋的沉没成本告诉我们——轮胎厂,专注自己手头事,跨行投资谨慎行事。
谋求长远,切忌短视
此外,还有一类沉没成本也需要警惕,即错误预判市场发展而进行的盲目扩大产能——投入无数的资金用来支持产品的增多,却不能保证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不少轮胎企业截至破产都没有一款拿得出手让人记住的产品,唯一能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家企业真能“造”。但是早了啥?不知道。
当产能成为了唯一优势时,所有用于扩张产能的投资全变成了沉没成本。即使是曾经著名的好友轮胎,也在这一类沉没成本中栽了跟头。许是2008年的逆向投资产能让好友轮胎尝到了甜头——“贯通12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快速落地后,好友成为了多家重卡车企提供原配。
尝到甜头后的好友轮胎此后更是不考虑自身研发能力而跟风各类轮胎新品制造,带着只要有轮胎就不愁卖的想法,根本不管堆在库房里那些卖不出去的库存。这个不好卖,那就换同行卖得好的样式。2013年-2014年期间,好友民间拆借及其他社会融资继续投资,扩张产品和扩大产能。只不过虚有其表的产品终究不能实现高盈利,消耗了大量资金后才发现根本没制造过属于自己的独特高端产品。
胡乱投资跟风让其白白错过了2008年之后的品牌产品发展期,最终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卖不出去的库存让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资金链彻底断裂,2015年好友债务危机集中爆发。2019年7月,好友轮胎向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截至目前,我们仍看到大量好友轮胎的产品被放置于拍卖网站,单条轮胎的价格甚至只要几十元。在所有破产的轮胎企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好友的影子,过度乐观预判市场需求是这些轮胎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不可否认,即使在熊市,轮胎市场的基本盘仍在扩大,但是轮胎市场的需求千变万化,只看到数量却看不到质量的“短视”企业,最终只能以破产收场。这些轮胎企业的“沉没成本”告诉我们——无论是产能,还是产品,不要预判其能带来多少利润,而是在尝试投入后复盘其利润回报,及时止损最为重要。
认清实力,谨慎借贷
如果说9成轮胎企业破产源于金融风波,应该没有轮胎人不会同意。事实上,不少轮胎企业最终破产都是因为还不起钱。2015年-2017年东营轮胎企业大倒闭潮就是因为“互联互保”带来的连锁反应。有的时候对于轮胎企业来说,过度借钱投资也是一种沉没成本。
就如同今年遭遇厂房设备拍卖的百力橡胶一样,这家曾配套过通用、大众和奥迪等中高档汽车品牌就因为摊子铺得太大,以至于遇上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无力抗击风险,最终导致计划好的产能无法投入运营,银行贷款利息支付不上的百力橡胶,最终走上了破产被拍卖的命运。本有可能实现上市的百力橡胶因为借钱而最终抱憾。
无论是百力这样的大企业,还是东营那些受“互联互保”所连累的小企业,他们的沉没成本告诉我们——做轮胎生意,认清实力,谨慎借贷。
专心轮胎生意才不会被“洗牌”出局
沉没成本,说到底就是那些与轮胎生意本身关系不大的投资成本。去看看常年盘踞全球75强头部的轮胎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精攻轮胎市场主业。甚至不少轮胎企业在行业进入“熊市”后,为了更好地让主业发展还会变卖掉副业资产,以便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进轮胎的研发制造中,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此,轮胎企业想要实现利润上行,坚持“发展主业”,坚守“轮胎初心”才是硬道理!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