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 月28日,在“中国石墨之乡”莱西南墅镇石墨新材料创业中心,北方最大的石墨烯浆料生产线投入生产。该生产线独家采用物理法,年产1000吨。这标志着南墅镇将建设成中国石墨烯生产基地,“石墨之乡”将完成传统石墨产业的升级和换代,同时培育5~10家大型企业,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全面实现石墨产品由初级向深加工及制品转变,再创昔日的辉煌和荣耀。与此同时,南墅镇以石墨产业新材料为引领者,带动全镇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十三五”过后达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石墨之乡迎来“烯时代”
南墅镇党委政府对石墨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2015年,南墅镇党委政府通过企业融资、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方式,开工建设南墅石墨新材料创业中心。
创业中心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建立一个从事石墨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石墨新材料研发、成果展示、石墨烯及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销售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实验室和生产车间,提供从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采用政府担保,企业融资的方式,经过系统性调研项目可行性及发展前景,帮助企业向社会资金寻求合作,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在向企业提供担保的同时帮助社会资金监督企业运行,打造项目引进 —孵化—中试—量产的跨越式招商创新模式。
目前创业中心已引进高新技术人才5人,分别为美籍华裔科学家、清华大学萧小月博士、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薛家渔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程继红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王宪宏博士、海外归国高级工程师胡金岷。依托以上人才。其中,青岛德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江北最大的石墨烯浆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目前,德通公司已与青岛双星、青岛海化院、青岛海信、安徽国轩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已初步形成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生产应用链条。其中,德通公司与双星集团开展的石墨烯改性轮胎,在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应用的同时,将推动高性能轮胎的发展。做为青岛市第一个石墨烯产业化生产企业,德通公司成为打造青岛石墨烯产业全链条的重要基础。南墅镇也成为将石墨烯技术与当地丰富的石墨资源相结合,推动传统石墨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升级的示范基地。
石墨之乡的辉煌之后
南墅镇有着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技术人才聚集,素有“中国石墨看山东,山东石墨在南墅”之说。境内已探明石墨矿石储量1.7亿吨,品位 3-5%。上世纪八十年代,南墅石墨曾以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加工水平较高而闻名国内外市场。石墨生产加工出口一度是南墅镇的骄傲。目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原南墅石墨矿破产后,大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走向自主创业之路,较好的传承了省矿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南墅镇石墨企业有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 家,产品涵盖了中、高碳鳞片石墨、高纯、微粉、可膨胀胶体、石墨乳、石墨制品、球形石墨、石墨种子润滑剂等国内石墨加工的所有领域。
但是,南墅镇的石墨加工企业90%以上仍处在中低档加工阶段,在石墨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高档产品,除天然改性石墨、高纯球形石墨,高纯鳞片石墨及微粉金刚石石墨、高纯石墨板材等产品的技术水平比较先进外,新产品开发滞后,导致石墨加工领域同质竞争现象严重。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尤为迫切,已成燃眉之急。(责任编辑: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