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9月8日,至少已有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轮胎执行了新的“双反措施”——增加反补贴税率,延长反倾销措施有效期,每一条都在将中国轮胎企业推向更艰难的处境。
轮胎出口狼烟再起
2022年8月,美国商务部调整了对中国卡客车轮胎的反补贴税率。此次调整是由于6月3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终裁结果存在计算错误。在重新计算后,青岛格锐达的补贴税率从16.76%上升为17.48%;1家轮胎企业税率升至17.85%,7家轮胎企业的税率则从16.85%上升到了17.51%。
该结果于8月25日由美国商务部发布在了《联邦公报》上。
而除了这笔反补贴税,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车轮胎、卡客车轮胎、农用轮胎、工程机械轮胎等轮胎产品还要被加征10%关税。中国轮胎企业承受着来自美国市场难以想象的税率高压。
欧洲重启双反调查
虽然欧盟委员会在5月4日宣布了“取消对中国卡客车轮胎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一判决,但是在7月8日,该委员会重启了对进口中国制造的卡客车轮胎有关的双反调查。中国对欧出口情况在此变得复杂起来。
此外,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在今年的4月1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发布第2022/321/AD18R3号公告,依据2022年3月31日第5号令,对原产自中国的载重轮胎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立案调查,审查是否需要调整现行反倾销税。据悉,涉及到此次调查的产品适用于货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自卸车、拖车和半挂车车轴,涉及欧亚经济联盟税号4011201000和4011209000项下的产品。
此外,除了欧美地区对中国轮胎花式“双反”,印度、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轮胎也“毫不手软”。印度延长双反措施有效期,南非和土耳其对中国轮胎展开双反调查。
印度双反有效期延长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显示,2022年6月8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21/2022-Customs (ADD)号通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现行反倾销措施的有效期延长3个月至2022年12月17日。
据悉,该反倾销措施在印度已经实施了近5年的时间,税费为245.35~452.33美元/吨,被征税产品为用于客车或货车、带或不带橡胶管及/或橡胶瓣(包括无内胎轮胎)、轮辋直径大于16英寸的新充气子午线轮胎。
南非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消息显示,2022年2月,代表南部非洲联盟-SACU,SACU包含国家为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及斯威士兰5国的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ITAC)发布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机动车用小客车轮胎和卡客车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土耳其双反肯定性终裁
2022年1月20日,土耳其贸易部就已经发布了第2022/3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自行车内外胎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维持2015年7月24日第2015/35号公告确定的反倾销税不变。其中,中国涉案产品的税额为0.73~2.02美元(5人民币~14人民币)/千克,双反措施的有效期为5年。
轮胎双反,两败俱伤
海外市场的频频双反让中国轮胎企业的海外出口之路举步维艰。多年的高额双反税率让中国轮胎在美国乘用车轮胎进口市场中掉出了前10的位置。中国台湾地区的轮胎企业更是因为需要支付超过80%的反倾销税率而经历了销售额的惨痛下跌。泰丰轮胎中坜工厂甚至因为双反的影响而不得不停产,将对美国的出欧订单转向其他代工企业合作生产。
(中国轮胎已跌出美国乘用车进口榜单前10)
但是受到影响的远不止中国轮胎企业,事实上全球轮胎市场都因双反而“身心俱疲”。实际上,美国、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并未因为对中国轮胎实施双反措施而捞到便宜。反而当地消费者正在承受着越来越高的轮胎价格。
尤其是今年,在罕见的高通胀下,美国轮胎消费者承受着越来越高的消费压力。因此,就在今年6月,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开始向拜登政府和国会呼吁,废除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以帮助控制疯涨的通货膨胀,降低消费品成本。
而在南非,有消息称,如果双反调查结果是要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的话,南非当地的轮胎价格将会大大提高。让本就不算富裕的消费者生活更加艰难。双反并未给任何一方带来任何实际好处——双反让轮胎卖方和买方两败俱伤。
轮胎出口“破局”之路
对于“双反”,抱怨的话多说无益,寻找破局之路才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国轮胎企业正在多措并举降低双反带给其企业运营的不良影响。除了积极应诉维护自身权益外,中国轮胎企业还要更多地提高自己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摆脱低价的“刻板印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含金量,扩大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让海外市场的“低价倾销”指控再无根据,才能真正撕碎海外机构们对中国轮胎的“浪子野心”!
投票:
中国轮胎如何“破局”双反?
A.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
B.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
C.扩大海外产能
D.扩展出口市场
E.积极应诉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