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中国轮胎企业必经之路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就成为了全球市场,即使你在中国也会碰到许多外国同行。机遇与竞争同在,国际化化也让轮胎企业有了更多的机遇。那时候,别的企业能进来,那么你也能出去,出海是中国轮胎企业的一种选择;而现在,出海成为了中国轮胎企业的必经之路。
中国轮胎为什么要出去
一、必须要发展
轮胎巨头在海外的生产基地一般能达到60%-80%,比如米其林总部在法国,但生产地却遍布全世界,在中国都有两家工厂。我国轮胎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做到行业领先,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开拓新空间,必须走向国外。出海,已经从需要变成了必要。
二、产能过剩
中国是轮胎生产第一大国,2010年我国外胎产量就达到了7.76亿条,依靠投资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简单的复制粘贴,造成产能相对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状态,我国急切需要把这部分产品给卖出去,消化掉。
三、找市场
轮胎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轮胎行业又属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有出口的需要,综上可得选址可以选在东南亚。东南亚天然橡胶产量据世界首位,有廉价质优劳动力,有优良港湾,而且属于新兴市场,需求在不断提升。
四、打破贸易壁垒
从2007年,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开展了双反的调查开始,中国轮胎企业便不断遭受双反之苦。将厂建在东南亚吗,可以利用西方国家对东南亚的优惠双边贸易政策,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后面双反加剧,使得我国的国外生产基地也不能幸免,但鸡蛋放到其他篮子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举措。
已经出去的轮胎企业
2012年赛轮轮胎在越南建厂,玲珑轮胎、中策橡胶也紧随其后,之后森麒麟、双钱轮胎、青岛双星、贵州轮胎、浪马轮胎。金宇轮胎、浦林成山、福临轮胎、昊华轮胎等轮胎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海外。
轮胎企业出海之“难”
一、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难
第一关就是当地的政府,你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决定了他会成为拦路虎还是保护神。关系处理好了,有了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通常不是问题;问题处理不好,小问题就变成大问题,最终有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生产。
二、融入体系难
既然是国际合作,那么需要融入新的体系,进入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轮胎标准是美日欧制定的,要想把轮胎卖向国际,必须了解规定,不然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这可能对于国内已经形成一定体系的中国轮胎企业是个挑战,需要作出相应的更改。
三、劳资关系难处理
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稍有不注意就可能触发矛盾,进一步上升到劳资纠纷,不仅为耽误生产进度,还还损坏品牌形象。
四、难以摆脱廉价标签
中国轮胎在世界上难逃廉价定义,中国轮胎品牌在原装配套上少的可怜,一直占据着换装市场,轮胎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品牌价值不高,辨识度更是没有。
如何解“难”
一、搞好政商关系
第一步就是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进场的每一步砸实了。企业需要什么,比如厂房、配套、人力、相应的资源都要谈好;企业能给什么,比如说资金,就业岗位等说好后一定要以合同的形式定下来。而且要时刻关注官方的政策,随时调整。
二、积极融入体系
轮胎的法律法规细则变化较快,生产企业要时刻注意外国相关规定的出台,提升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等。最好能找国外专业的机构,进行指导和解读。积极融入国外的体系,有机会也要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制定。
三、处理好劳资关系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信仰、习俗,不经意就可能触犯到。首先在当地一定要提前调研,了解相应的风土名情,做到尊重不触犯;其次也要拜访当地企业,吸取之前在此办厂企业的教训,设立合理的工资标准和奖惩机制;最后一定也要有专业的法律团来保驾护航,确保无忧。
四、标准化生产
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提高制造效率。从产品的生产研发到原料供应到成品检测,全过程检测,在满足客户需求,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重视研发,探索轮胎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新花纹等。
中国轮胎企业要做全球企业,要把轮胎卖到全世界,也要把厂建到全世界。虽然困难重重,但机遇也在其中,未来就在远方,中国轮胎企业起帆远航!
责任编辑:Jack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