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国内绝大多数车主心中,“翻新轮胎”都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存在。受国内市场长久以来不稳定的翻新胎质量影响,至少在绝大多数乘用车和商用车车主心中,翻新轮胎堪称车上随时会爆炸的炸弹。
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长久以来,无需竞争和监管缺位让中国轮胎翻新市场鱼龙混杂,充斥其中的各类“小作坊”的品质更是令人心存疑虑。但与在中国市场声名狼藉截然相反的是,在海外,尤其在北美市场,车主对翻新轮胎接受程度显然要高出很多。
海外市场大卖的翻新胎
前些天,在《斥资4.2亿,普利司通又有大动作》中,我们提及普利司通美国德克萨斯州阿比林的“Bandag”(奔达可)翻新轮胎工厂扩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的相关消息。
在普利司通的声明中,此次扩建主要受北美市场翻新轮胎业务“快速增长”影响,而该工厂的翻新轮胎业务主要车队、运输企业等“大客户”提供“经济和可持续”的轮胎解决方案。通过对轮胎完善的追踪、检测手段,这家宣称是预硫化(冷翻)翻新工艺的先驱,拥有全美半数的翻新轮胎业务的企业,目前已在全世界拥有1300多家特许经营厂家。
甚至不止在成本因素更重的全钢胎市场,在更注重驾乘感受的半钢胎市场,也有轮胎企业涉足其中。
以德国轮胎企业king-meiler为例,这家自称致力于生产安全、耐用、舒适、廉价、环保的翻新轮胎企业在不少市场已经有一定影响力,而用户言论看,不少人对他们的轮胎也都表现得相当满意,并直言会复购。
热不起来的中国翻新轮胎
但在中国市场,翻新轮胎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境遇:年年有希望,却从来都火不起来。
一方面,这和中国市场鱼龙混杂的翻新轮胎有关,尽管国家是允许对旧轮胎进行循环利用的,但前提是必须按照严格的工艺流程,确保质量可靠。
问题就出在“严格的工艺流程”上,正规的翻新轮胎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筛选出合格胎体后,再去除、磨平原有花纹,最后附上新胎面,用特制机器再次压实包好。完成翻新后,轮胎还要经检测,合格后才会进入流通环节。
但对小作坊来说,缺乏监管,让翻新变得“天马行空”,不但有直接将胎面从旧轮胎甚至废轮胎上切割下来的以后拼接的,更有甚者,用刻刀和打磨机刻出新的花纹。而指望通过这样的轮胎保证驾驶安全,无疑有些异想天开,这也是为什么车主对翻新轮胎的信任感始终有限的重要原因。
此外,作为全球论题产能最多的国家,多年来,中国市场充不缺乏高性价比的轮胎,以“不三包”轮胎为代表的中国轮胎行业特产就是鲜活的例子,对潜在用户而言,相近的价格,买新买旧的选择题不言自明。加上长久以来,翻新轮胎在中国车主心目中的糟糕口碑,只能说,翻新轮胎在中国活不起来确实情有可原。
归根结底,驱动市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从来都是经济效益。老话说,“无利不起早”,海外翻新轮胎台市场能火,靠的是省钱,中国翻新轮胎市场活不起来,多少也因为正规翻新轮胎并没能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价位。
不过,伴随包括政策、环保因素在内的越来越多场外因素的入场,未来,中国翻新轮胎市场又将走向何方,仍有待观察。
(原创,责任编辑:Nev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