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6个月,多数外资轮胎企业的销售额都经历了至少5%以上的上涨;10家外资轮胎企业中,8家轮胎企业实现了利润上涨,5家轮胎企业利润上涨10%以上。而这些都要归功于产品价格带给轮胎企业的好处!
(海报)
在轮胎商业的最新独家统计数据中,牌子轮胎价格天梯前五的还是外国品牌。
外资品牌包揽价格前五
在轮胎品牌价格前20名中,7成以上为外资轮胎企业旗下品牌。轮胎单胎均价超过1000元的也只有倍耐力、德国马牌、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这五大外资轮胎品牌。
而即使进入了价格排行前20,国内品牌的轮胎均价最高也不到每条800元的价格,更多的中国轮胎品牌均价在每条400元以内。而造成这种价格落差的原因更多集中在热销规格的不同之上。
外资品牌的产品销售比例主要集中在17寸、18寸及更大尺寸轮胎产品中——大尺寸产品占比基本在45%左右。以价格最贵的前五个品牌为例,17寸轮胎的单胎均价就已经在800元以上,18寸处在1000元至1200元的区间当中,19寸轮胎则已经被抬高到1500元左右。大尺寸高价轮胎在品牌销售中占比越大,轮胎平均单价自然越高。
平均单价更高的优势之一就是轮胎企业可获得的利润空间越大。从上半年外资轮胎企业的财报来看,大尺寸轮胎销售占比的上升成为了生意萧条之下利润的唯一救命稻草!
更高价格更猛利润
从上半年外资轮胎企业的利润表现来看,产品价格最高的5家外资轮胎企业在营业利润率上也同样赚得最多。其中,作为价格天梯最顶端的“轮胎市场玩家”倍耐力,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率甚至达到了15.04%。其2023年半年报显示,倍耐力在大尺寸轮胎市场的销量增长幅度仅高出全球平均增长幅度0.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的销量增长幅度为4.9%,二季度为6.5%。
大尺寸带来高利润。统计数据显示,17寸轮胎的平均销售毛利在87.31元/条,18寸轮胎的平均销售毛利88.62元/条,19寸轮胎的平均销售毛利在87.34元/条,远远高出其他尺寸轮胎利润3成以上。外资轮胎企业利润率高的原因一目了然——更多大尺寸轮胎销售的加持让轮胎企业想不赚钱都难。
因此,在大尺寸轮胎的加持下,德国马牌的营业利润率也达到了13.6%,是营业利润率第二高的外资轮胎企业,这也与其在价格排行榜上的排位一致。德国马牌在中国轮胎市场的单胎均价在1100元以上,单胎价格紧随倍耐力之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在不同尺寸规格的价格排名中位列第三,普利司通位列第二。
同时,普利司通在17寸和18寸轮胎市场的单胎价格最高,每条价格分别超过了900元和1200元。不过在轮胎平均单价中,普利司通还是以微弱的价格差距排到了第三名。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其在部分热销规格市场,价格略低于其他轮胎品牌。
以当下卖得最火热的规格之一——205/55R16为例,普利司通在这一规格市场的平均价格排名第八,每条价格微微超过400元范围。而在同一规格市场,马牌轮胎的均价超过了600元,倍耐力的均价超过了700元;价差分别在50%和75%,因此拉低了普利司通的整体均价。加之各企业在不同尺寸上的规格数量差异,包揽价格排行前五的品牌的最终均价自然也有些微之差。
不过总体来看,布局更高价格的大尺寸高价值轮胎市场,轮胎企业确实更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2023年上半年,倍耐力、德国马牌、普利司通和米其林的平均营业利润率已经高达13%——在价格天梯中爬得越高的品牌,其能为企业赢得的利润率也更高。
但是,大尺寸轮胎的运营策略也并非没有弊端,而其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销量的下滑。毕竟目前国内销售的尺寸主流还是集中于15寸、16寸和17寸轮胎市场。
更多销量机会,国产品牌拥有
虽然在价格排行top20中,中国轮胎品牌稍显落后,但是在更赚销量的轮胎市场,中国品牌却是数一数二的强。轮胎替换频率更高的往往是运营车司机,他们对于轮胎的要求就是性价比足够高。而这些运营车辆的轮胎尺寸主要集中在15寸到16寸,而这也是中国轮胎品牌的主力战场。在这两个尺寸的战场中,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走高,市占率到了5成以上。
但是反观外资轮胎品牌,动辄每条500以上的价格确实吓退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运营车辆司机——换一次轮胎至少要多掏400元,这比换胎生意可不太划算。
卷不过中国品牌在17寸轮胎市场的价格,不少外资轮胎企业干脆逐步缩减17寸以下产品的销售比例,慢慢淡出了15寸、16寸,甚至是17寸的轮胎销售市场。盘踞在价格天梯顶端的倍耐力,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17寸及以下的轮胎市场总销量下滑了9.6%。而受这一市场配套和替换销量的下滑,倍耐力在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小幅降低了0.8%。
17寸,或者说18寸轮胎,正在成为中国轮胎企业和外资轮胎企业之间的销售分水岭——外资企业在大尺寸孤岛上求利润,中国企业在17寸及以下的轮胎市场中走销量。但是这样的销售格局又能持续多久呢?
中国轮胎企业也在蚕食大尺寸轮胎市场
实际上,外资轮胎企业在大尺寸孤岛中坐立难安,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中国轮胎品牌迟早会冲进大尺寸轮胎市场,就像他们曾经一步步从14寸轮胎市场蚕食进16寸轮胎市场一样。
中国轮胎企业目前正在通过性价比优势和配套市场的发力来逐步培养车主的消费习惯,当车主发现中国轮胎品牌与外资轮胎品牌之间仅有价格上的差异时,车主对于品牌的选择将更多倾向于价格的选择。不过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优势何时从16寸市场迈向18寸市场,一切还需要交由配套市场份额和时间来定夺······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