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租赁经济”在中国大行其道,很多行业都有它的影子,涉及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离我们比较近的比如公共自行车、共享汽车、共享电池,那么有没有共享轮胎租赁呢?它的表现具体如何?
起源于国外的轮胎租赁模式
物品的租赁可谓自古就有,进入现代社会,由于欧美等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早,很多成熟的经济模式都是起源于哪里,轮胎租赁也是如此。
早在十几年前,轮胎企业的几大巨头:米其林轮胎、普利司通、固特异、德国马牌轮胎就已经开始探索轮胎租赁的模式,最开始试行的细分轮胎领域,是在最有需求的卡车轮胎领域。
卡车轮胎租赁的优势在于:按公里收费、有芯片可以实时监控、方便灵活,在众多优点的吸引下,轮胎租赁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多个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深受卡车司机的欢迎,同时也为轮胎厂家提供了第一手的轮胎行驶数据,是一件双赢的经济模式。
中国的轮胎租赁尝试
随着国外轮胎租赁的成功,头部轮胎大厂也想把这种模式引入中国。于是在在2020年4月,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飓风伙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推动以租赁模式为主的轮胎解决方案,达成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知轮科技在2021年公布了“知轮智租SPK”解决方案,对传统的轮胎租赁理念的全面升级,运用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在线化的知轮智慧租赁SaaS管理作业系统,并结合VTIS轮胎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轮胎全生命周期进行的一个数字化的精益服务与管理。
这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进行轮胎租赁尝试的项目,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效果明显不是很好,在市场上的反响也不大,现在如果询问大多数卡车司机,都表示不知道轮胎租赁,就更不用说普通的乘用车司机了。
必定死亡的模式
在轮胎商业看来,轮胎租赁模式在目前的中国,是一种必定死亡的模式。汽车作为一种完整的商品,可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它的租赁是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事情。
而像轮胎这样的零部件租赁,在目前有四千万商用车保有量的中国市场,之所有发展不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中国轮胎品牌厂家众多,可以选择的轮胎产品也是品类众多,而且厂家之间往往会打价格战,消费者完全可以在众多轮胎产品中选到自己满意的、有性价比的产品,而不会像国外消费者那样进行轮胎租赁。
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轮胎消费者,尤其是广大卡客车司机的经济条件并不出众,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也不是很信任这种“丢面子”的项目;第三个原因则来自于发起租赁项目的企业,过高的资金投入,在短期内看不到市场的正向反馈后,往往会导致投资人的退缩,结果就是资金链断裂,轮胎租赁的项目无疾而终。
截止2024年一月份,轮胎租赁在中国市场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随着共享经济的大潮慢慢褪去,适合的商品最终已经开花结果,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比如汽车租赁;不适合的最终随着潮水一起褪去,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责任编辑: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