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正在进一步给已经危在旦夕的轮胎行业继续施加压力。不少工厂被爆料已经停工,航运费用因为运输公司的改道而面临保障。停工潮再启、供应链危机再临、除了给轮胎企业压力,也闹得经销商人心惶惶······
欧洲轮胎厂陷停工
有外媒爆料称,本周末,有欧洲轮胎企业宣布其西班牙工厂进行本年度第二次“双休”。2024年1月13日到1月14日,该轮胎企业已经让其西班牙工厂“休息”了第一个周末。原材料供应因为供应链紧急避险绕道非洲好望角而无法按时交付。事实上,这应该不是一家轮胎企业欧洲工厂要面临的问题。红海危机造成的天然橡胶“断供”大概率影响到了不少欧洲轮胎厂的订单排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基于欧洲主机厂的现状。
1月12日,沃尔沃宣布比利时工厂停产3天。
1月16日,铃木宣布其匈牙利整车厂将在本月15日开始停工一周。
1月29日到2月11日,特斯拉德国工厂暂停运营。
而早在去年底,德国大众就已经出现交货延迟现象。
而这些停产、延迟交货只因为一个原因——红海航线用不了了。欧洲整车厂的零部件中有一部分需要通过红海航线从亚洲运到欧洲,现在改道更绕远的好望角航线,导致短时间内多家车厂生产中断。
海运费用暴涨,出口挑战再度开启
红海危机的爆发,也让好不容易降下来的海运费用再起波澜。据悉,已有国家的商船在红海区域遭到袭击。有外媒消息称,受商船被袭击的影响,近期通过红海的航运量暴跌70%。这条苏伊士运河的航运线再次面临2021年时的悲惨情况。而这也给非洲及欧洲的轮胎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发生在2021年的航运危机给轮胎企业带来的伤害!
2021年3月,苏伊士运河遭遇货轮搁浅,造成史无前例的航运拥堵事件。此后,该事件不断升级,而由于当时苏伊士运河航线被预判会出现大量堵塞,导致大量出口商贸公司疯狂预定集装箱和船只,最终形成了2021年下半年航运费用的4倍暴涨。极高的运输费用压力下,不少轮胎企业不敢贸然接手出口订单,导致生意一落千丈——有不少企业因为错失生意机会,被临门一脚踹下“悬崖”。而还有不少轮胎企业,因为出口费用的暴涨导致利润空间被无限压缩。有轮胎巨头一年之内,净利润缩水了近2倍;也有轮胎头部企业从前一年的盈利状态直接转为亏损。
海运费用的大涨压垮了大量的轮胎企业。而这样的事情即将在2023年重新上演。
而2023年,因为红海危机的出现,自1月中旬开始,大量商船就开始绕道非洲好望角——苏伊士运河虽然不堵了,其他航线“船满为患”。有航运公司表示,由于航线运力失衡,全球行业压力,尤其是亚洲到欧洲的航运压力徒然增加,全球供应链大概率会在短期内陷入混乱之中,未来一个月海运费用大概率会出现如2021年般的的“疯狂上涨”。轮胎企业的出口业务正在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停产潮催生可怕涨价潮
而受航运紧张影响,除了运费在涨,原油价格也在飙升。原油价格除了在航运费上“火上浇油”,蝴蝶效应下也会间接造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2024年1月19日,在红海危机的刺激下,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期货结算价分别上涨1.57%和2.09%;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接近每桶80美元。
天然橡胶价格自1月17日以来连续两日大涨,目前再度突破每吨13800元大关,而后续随着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天然橡胶大概率会反弹至每吨17000元高价。
生产端,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端,油费、出口海运费升高,轮胎企业即将面临新一波的资金压力。预计轮胎企业大概率会在未来两周内集中发布涨价通知减压。而对于当下轮胎市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市场维持低迷状态,涨价会将越来越多的终端门店推向更深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