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浙江、山东、东营,轮胎行业鄙视链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4-02-01)          

提到中国轮胎,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产能。在中国,稍微有些名气的轮胎企业在大陆的工厂合计就能超过100家,每年可以向全球供应超过12亿条的轮胎产量。只有少部分圈内人在提到中国轮胎时才会想到品牌。

“有产能没品牌。”是圈外人和海外市场对中国轮胎存在的刻板印象。

然而在国内轮胎市场,中国轮胎的刻板印象则更加明显——几乎所有轮胎人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品牌看南方,产能看北方。而在北方轮胎产能重地山东,这种刻板印象被进一步细化:找品牌去青岛,找轮胎去东营。

在不少中国轮胎人心里,轮胎企业影响力:上海>浙江>青岛>东营······

链条顶端的上海、浙江

能形成这样的刻板印象,其实有迹可循。国际影响力大的外资轮胎企业和品牌,其中国总部都无一例外集中在上海。这些外资轮胎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入驻中国以来,品牌布局、营销决策几乎都是从上海这座城市传导到全国各地轮胎市场。此外,中国轮胎老字号,传统强者“双钱集团”也来自于上海。因此,一提到上海,轮胎圈子立刻会联想到“品牌”。

而随着中策橡胶在90年代的崛起,“品牌”的范围开始逐步挪向更南方的浙江。总部位于浙江的中策橡胶稳坐中国轮胎行业老大的位置。2023年,中策继续以41.76亿美元的轮胎销售额拿下中国轮胎企业第一的桂冠。事实上,“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朝阳轮胎”绝非夸张的成分,全球每一个轮胎市场都有朝阳轮胎在销售。

外资扎堆、国内知名品牌驻扎的上海和浙江,几乎是站在了中国轮胎品牌影响力的顶端。

中流砥柱的山东轮胎

如果说上海、浙江聚集了中国最厉害的两家轮胎企业——双钱和中策,山东轮胎产业是不服的。因为这里的知名轮胎企业更多。能够从百余家山东轮胎企业中“杀出重围,位列顶尖”,山东轮胎头部企业赛轮、玲珑、三角等企业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10家上市轮胎企业中,6家来自山东,进一步验证了山东轮胎是中国轮胎产业中的“中流砥柱”。但是除了上市轮胎企业,又有多少轮胎企业旗下的品牌能够别人叫出名字呢?

诚然,山东头部轮胎企业每年数亿元(2022年6家上市企业的研发总投入达到了20.57亿人民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始在高端市场上大放异彩。但是其仍然只是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对于山东轮胎整体档次的提升还是相对有限。

实际上,多数轮胎人提到山东轮胎企业,仍停留在对其动辄千万的产能规模的震撼当中。在很多轮胎人看来,山东轮胎只谈得上“吨位”,却粘不着“品牌”。

“青岛还好一些,山东头部企业的存在带动了青岛轮胎品牌影响力的上升。头部企业的研发实力至少让人提到青岛轮胎,可以说出几个像样的高端产品。但是如果你再往青岛北边看看,尤其是再往东营那个方向看看,你能看到的只是轮胎厂。”

很多轮胎人说,“东营重产能,青岛重研发”,他们所要表达的就是同一样的观点。青岛至少还有头部企业的品牌撑着,但是在东营,产能和性价比是这最大的特色。

链条底端的东营轮胎

青岛港,论数量每年轮胎的吞吐量可达到3亿条以上,论重量也可达到400万吨以上,论出口金额甚至直逼千亿元大关。青岛港的轮胎出口无论是量,还是价,均占到了全国轮胎出口的一半以上。而在这数亿条轮胎和数百万吨的轮胎重量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来自山东的东营。

但是东营轮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很多人看来,在山东,青岛的轮胎厂多数走的是“高端路线”,旗下品牌已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全球轮胎市场的“巨星”;东营轮胎多数属于即“杂乱无章”派,“大浪淘沙,淘不出一两黄金”,旗下品牌更像是轮胎市场的“流星”——同质化太高,随时被取代随时会消失。

这也意味着多数轮胎人还是将东营绝大部分轮胎归类进“低价低质”的范畴。

“东营轮胎厂管理团队思维模式落后,是东营品牌力低的主要原因。别看这里能卖轮胎,但是无论在全球哪一个市场,他们可能都是被划分为‘最便宜的轮胎’。”一位圈内人这样评价东营轮胎的品牌影响力。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位轮胎人这样评价东营轮胎产业,“只有赚到钱了才能升级发展!而东营轮胎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没有资金资本加持!赚来的钱还要还贷款,再扩建产能接更多订单。没人给他们投资,他们也想转型升级,重塑品牌之路,但是钱呢?”

而这条评论实际上说出了目前造成东营轮胎长期处在产业末端的重要原因——没有资本没有钱。

即使如此前永泰、盛泰这样超级规模轮胎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也无一幸免地进入破产程序,更何况产能规模不及他们的东营中小型轮胎企业呢?宁愿待在“高性价比”的舒适圈里卷产能,卷价格;也不敢贸然尝试投入无法想象的数亿元资金来“硬转型”。

所以,山东轮胎发展30多年,转型升级,品牌形象升级更多时候发生在了东营以外,东营当地多数轮胎企业吸引来的还是来淘换便宜轮胎的全球经销商们。

轮胎生意卖产品还是卖品牌

中国有数百家轮胎厂,自然也有数十种做生意的方式,我们无法评判哪种生意选择是最佳——“这种生意方式就是唯一正确的”根本是种错误的观念。

就像一些读者评论中提到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让东营中小型轮胎企业贸然学习浙江、上海的轮胎企业走品牌之路,或者像驻扎在青岛的中国头部轮胎企业一样花数十亿元去研发制造高端轮胎,可能轮胎还没研发出来,品牌还没升级成功,轮胎企业就因为“没钱”而宣告破产。

更何况,全球轮胎市场因为复杂的消费条件而拥有不同的轮胎需求,所以谴责东营轮胎“甘于停留在高性价比”完全就是个谬论。诚然,中国轮胎需要升级,需要为自己正名,但是到底要不要全都走一样的路,还需要轮胎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认真定夺。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

上一篇:轮胎堆了半年,该咋弄?! 下一篇:轮胎不是越“新鲜”越好……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