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轮胎商业网再次把话题指向轮胎厂商关系上,这通常会被说成是“伙伴”,但是更多的是相生相克,相互制衡,毕竟都是要从市场拿利润,这就会有利益的分配问题。轮胎经销商和轮胎厂家随着市场的变化,其平均的合作期在大幅缩短,2012年轮胎经销商平均持有5.4个品牌,持有时间平均为6.5年,而轮胎商业网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轮胎经销商的品牌持有量增加为5.9个,不过其品牌的持有时间仅仅为5.3年。
那就意味着轮胎厂家和商家的“合作”在变得更不稳定,互相琢磨着谁换谁。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两个话题,市场为啥需要轮胎经销商?轮胎经销商接下来该干什么?
一、扒一扒轮胎经销商的老底
当有那么一个时刻到来,轮胎经销商被厂家“砍掉”时,轮胎经销商经常骂轮胎厂家“过河拆桥”,以后不要骂了,因为轮胎商业网在这个圈子干营销快二十年了,过了河不拆桥的轮胎厂家,我压根就没见过。之所以这座桥还没拆是因为还在过桥而已! 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轮胎厂家出事了-比如资金链断了,要关闭完蛋。轮胎经销商会不会很仗义的说,我陪轮胎厂家一起死,咱们是兄弟!你信吗?
轮胎经销是一张随时“会被撕票”的“入场劵”
1:目前中国大多数二三线市场以下的轮胎经销商所谓的网络,大部分都是轮胎品牌或产品带出来的,没了轮胎品牌产品,轮胎经销商其实也就没有什么网络。2:轮胎经销商靠区域整体消费力提升,市场自然增长,卖轮胎吃政策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去年前年今年尤甚。
3:很多轮胎经销商现在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投机心态严重。觉得找个好品牌,或者由一个大品牌多带几个小品牌就可以多增加销售额和利润。醒醒吧!越早越好!
这些年轮胎商业网一直都在轮胎市场上跑,接触过很多的轮胎经销商,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发现80%以上的轮胎经销商当年是靠代理某个轮胎产品,跟着轮胎产品成长的“机会”起来,赚得第一桶金,大部分是一个经验用了几十年!当发现现在经验不灵了的时候,都开始惶恐了,觉得要被“拿掉”了。
轮胎厂家其实每天都在考虑我要换掉哪个轮胎经销商,当然轮胎经销商也在考虑我要替换哪个品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轮胎经销商的用处就是维护渠道关系,提供现金和物流的缓冲地带。
二、轮胎经销商该干些啥?
你的仓库越来越多吗?运轮胎的车辆越来越多吗?轮胎销售员也是越来越多吗?错,错!赶紧把你的车辆都承包给二批或者是职业做配送的人员,轮胎经销商只掌控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可以:
1.轮胎产品在当地的代理权。
2.轮胎零售店的成交环节。
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轮胎终端业务的把控节奏:
专业化:轮胎厂家会在一个区域开几个轮胎经销商:专门做一线品牌的经销商、专门做二线轮胎品牌的经销商、专门做不三包的经销商、甚至某个花纹规格的轮胎经销商……
小型化:轮胎经销商的代理区域一定会越来越小,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城市轮胎经销商已经开到了乡镇级,只有轮胎经销商区域更细密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到精耕细作维护市场。
这意味着轮胎经销商的区域还会进一步缩小。
所谓的轮胎经销,其实就像一张电影票,进门之前有用,进门之后往往就会被“撕票”——被撕成小块,最后就有可能扔掉。轮胎厂家必须依靠轮胎经销商的力量才能低成本启动新市场(用电影票进场),随着轮胎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成长,轮胎厂家会逐渐加大在当地的人力投入和市场主控权,通常会密集分销增设轮胎经销商(把一张大票撕成小块),在部分区域甚至有可能直营(有可能把电影票扔掉)。
太残酷了!过河拆桥!
轮胎商业网再次提醒大家,我们一起回顾中国30多年的营销历史,哪个行业,哪个厂家不是靠过河拆桥发展起来的?这是市场游戏规则,是必然结局。
三、[案例]
通伊欧的事件在普遍化
上图是来自通伊欧轮胎经销商的维权现场,之前的声明显示:
通常来讲大约15年前轮胎经销商是上帝,大的轮胎经销商甚至敢跑到轮胎厂里发飙摔总经理的杯子,动不动就提条件“你再不给我几个点我就不做了”。现在经销商还是上帝,只不过不再独家经销,所以上帝比较多了。
轮胎厂家为生计、必须把轮胎经销商区域划小把市场做细,这是商业规律。厂商博弈,过河拆桥是必然结局!秦香莲和皇姑都有理,只有陈世美不是人!难怪轮胎经销商抱怨:品牌是厂家的,市场是终端的,轮胎经销商只是个“拉皮条”的,轮胎经销商之间的倾轧我们其实不怕,最怕轮胎厂家变卦。轮胎商业网借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