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十三五计划中提出中国制造业去产能已是迫在眉睫。轮胎行业增速亦呈放缓状态。今年以来势头更加明显。
据中国橡胶协会统计,2015年前11个月,轮胎行业总收入为1297.03亿元,同比下降了14.06%,这个数据表明,轮胎行业出现“病态”。经济增速放缓只是其中一种。
子午线轮胎在2015年前11个月的产量为2.62亿条,同比下降5.24%。中国轮胎对内产能过剩,现在市场的不景气是为此前的盲目发展买单。对外,中国轮胎一直以“廉价、低端”的形象示人,国际市场始终不认同中国轮胎。很多中小型工厂不得不因此半产或停产。
山东省作为轮胎产销第一大省,大大小小的轮胎生厂厂家近300家。虽然有的轮胎厂商在销量上世界排名靠前,但并不意味着行业达到靠前水平。中国商人“薄利多销”的固有思想,使得产品质量无法提升,造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无法摆脱多而不精的尴尬局面。
但2009年美国针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案,使中国乘用车轮胎在北美销量大受打击。此后,在美洲、欧洲、中东等国家,针对中国轮胎的“双方”措施从未停止。
虽然,中国轮胎产品为此遭受重创,但也使中国轮胎厂家意识到,提高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如今,各个轮胎厂家纷纷致力于产业升级,有轮胎企业募资9亿投向绿色轮胎。
2015年,轮胎电商发展迅速,处于困境的各轮胎企业纷纷在各大电商平台建立自己的门店和销售渠道,截止到2015年的年底,轮胎电商的销售额比2014年翻了整整一倍。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也迫使轮胎企业加强产品质量,促进轮胎产业提升。
但是,由于轮胎市场体量庞大,之前产能过剩等原因,消费者的需求并未成为市场的需求趋势,如今在国内市场需求及国外“双方”的双重影响下,才使其进行调整,所以中国的轮胎市场的病态需要时间这味良药。
(轮胎商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