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轮胎行业来说状况不断,可谓是多事之秋。先是橡胶原材料从年初到猛涨到下半年陡然下跌,让轮胎企业如履薄冰,经销商压库成本增加,几近招架乏术,而近期环保部的一纸通告,则提醒着轮胎行业环境保护不可小觑,别为了蝇头小利搞小动作,到头来得不偿失。
近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各地环保部门2017年9月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的情况。
2017年1-9月份全国实施五类(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总数28708件,同比去年1-9月增长146%,对河南、云南两省及信阳、郑州、西宁、张家口等4市通报批评,原因包括“环评未通过”便擅自开工投产等,让部分轮胎、橡胶及相关企业在此次督查中遭遇环保部门的罚款,累计罚款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同时,环保部门还表示,今冬和明年上半年,为确保各项环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环保部要对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督导。
《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考核标准和执行力度,堪称“史上最严环保督察”,长远来看对轮胎行业生产上游到销售下游均有影响。
由于今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利润下滑,对各轮胎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加之轮胎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污染物产生,轮胎企业需在控制排放上有固定的大笔投入,以确保排放达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排放,更严格的标准将会增加成本,变相加重了生产环节的费用;而在销售环节,过去环保部门对轮胎门店对要求并不是很高,门店在路边摆放轮胎或进行其他项目开展很普遍,随着《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进一步实施,未来轮胎门店及从事汽车售后服务相关业务,恐怕都将面临环保合规的压力,势必意味着路边小作坊式轮胎店逐渐消亡,规模更大的标准化运作品牌店将会瓜分市场,形成新的市场格局,提升环保标准后,投入的成本将会最终落到消费者头上。
轮胎行业是螺旋式向上发展,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前的低谷并不代表未来一蹶不振,销售利润打折扣可千万别在生产环节压制成本,同时销售环节也要注意减少污染,别在环保标准上做手脚,到时候污染了环境还难逃被罚,得不偿失的买卖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