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年以来,轮胎品牌涨价通知就没有间断过,近日更是把涨价时间延长到5月中旬。5月8日,轮胎涨价大军又添一品牌。
5月8日,方兴轮胎发布涨价通知函,宣布自5月9日起执行新一轮的产品价格,对旗下全钢子午胎进行涨价,部分规格产品有10—30元的涨幅,具体请看公告。
这已经是方兴轮胎5月第二次调涨价格了。5月1日有给过半钢子午胎调整3%的涨幅。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大企业都没有涨价,反而一些中小轮胎企业频频涨价呢?其实,它们也有自己的苦楚,涨价非自然意愿,迫不得已啊!
1.资金限制,原材料现买现用
中小轮胎企业背后没有雄厚的公司背景做支撑,资金流动有限,对于轮胎原材料的采购都是现采现用,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去压原材料的库存,就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而近期,作为轮胎主要原材料的橡胶较前期低位有了明显的涨幅,白炭黑和黑炭黑也由于供应偏少价格偏高,钢丝市场也不落后,所以直接导致了这些中小轮胎企业采购橡胶、炭黑、钢丝等的价格提升,成本面提升了,为了不赔本只能接二连三的调涨轮胎价格了。
2.长期低价竞争,利润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在外资大品牌,像是米其林、马牌、固特异;中国大品牌,像是中策、正新等,这些大品牌等的长期压力之下,性能比不过的时候,一些中小轮胎企业,只能以低价抢占市场,但是长期的低价竞争,带给企业的是利润的流失,加上轮胎本身毛利较薄,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涨价来带来一些盈利。
3.通过涨价拨弄市场潮流,赢取订单
作为无法通过品牌效应来抢占更多市场的中小轮胎企业来说,涨价还是想给自己获得翻身的机会。通过涨价,获取更多的资金,借以壮大自己的企业。基此种种,中小小轮胎企业纷纷积极的在涨价的风声中让自家企业的涨价函活跃在众多经销商的眼里,借以拨弄市场潮流来为自己赢取更多的客户与订单。
目前,大型轮胎企业在进行几次价格调整之后,趋于稳定。市场上价格调整最频繁的是山东中小型轮胎企业,这些轮胎企业抱着不涨价没有活路,不如涨价拼一把的心态,但其实它们这种平时不注重品牌建设的轮胎企业,在涨价潮中更是会暴露出溢价能力不强的问题。当这些企业试图通过大幅涨价,以缓解库存压力之后,市场竞争力就很可能明显下降,他们的生存空间将更加狭窄。所以,涨价并非上策,努力生产高性能轮胎、做好轮胎品牌竞争力才是正道!
(责任编辑:Anna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