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指那些没有明文规定且上不了台面的,只能在私底下存在的规则,各行业或多或少都有存在。不要只盯着娱乐圈,轮胎圈中的潜规则也是不少。
今天,就让轮胎商业带大家来细数一下轮胎圈中存在的那些潜规则。
1、要发票一个价,不要发票一个价
一些车主在购买轮胎时,认为轮胎价格高,就要求店家降价。店家遇到这种情况时,不会直接将价格降低,反而问车主是否需要开具发票,如果不开的话,会将价格便宜几十块钱。如果车主要开发票,那价格一般是不会有优惠的。
这种情况在很多行业都有存在,店家在报价时,一般都会加上发票价格,不管客户最后是否需要发票,其实在付款时就已经将发票价格支付了。这样避免了客户事后后悔要求开发票时,店里二次收费,影响客户心情。
2、库存轮胎割标销售
现在轮胎厂家这么多,但有时市场需求量又没有那么大,难免会产生一些库存胎,时间一长,这些胎越来越不好卖,怎么办?这就在轮胎圈中催生了另外一种销售方式-卖割标胎。意思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有轮胎标识去除,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将轮胎销往不同渠道。
3、同一条轮胎销售渠道不同,价格也不同
根据经销商大小不同、实力不一,厂家会对经销商进行统一划分。对于卖的好的、拿货多的,相应在价格上会有优惠政策。对于卖的差的,拿货少的经销商,厂家的优惠就会相应小一些,经销商再给轮胎店时,同样也会将轮胎店进行统一划分。这样,就会碰到一条胎有好几个价格的局面。就比如电商、轮胎店实体店,要知道其实并不是因为品质不一样,而是进货渠道不一样。
4、使用不当成企业拒赔的“借口”
在轮胎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有些确实是因为车主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有些确实是轮胎本身质量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厂商总是将“使用不当”作为规避法律责任的挡箭牌。而在这当中,也有相关的规定作怪。例如,调查中发现,由行业协会制定的《管理办法》列出了5类19种消费者“使用不当”的情形,其中甚至将“存放不当”和“装配不当”等原本可能是轮胎店的责任也划归其中,并明确“因使用不当引起轮胎早期损坏,并由此造成人身、财产的,制造方(或销售方)不承担责任,有权拒绝使用方的赔偿要求。”这样一来,作为没有分辨能力的一方,不仅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轮胎店的生意也会受到牵连,毕竟,轮胎是在店里购买的。
在这些潜规则中,有些是在轮胎店出现;有些在经销商中出现;而有的则是轮胎厂才能做出来。总之,不管你愿不愿接受,事实上它确实是存在的。
(原创;责任编辑:LI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