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荣: 中策橡胶董事长
菜 单: 白切鸡、白菜、酸菜鱼汤、米饭
午餐地: 中策橡胶总部办公楼会议室
沈金荣的简易午餐
每年创造300多亿销售额的轮胎大王沈金荣,据说每次去海南或者东南亚采购橡胶,都得保密。“他一下单起码好几个亿,就怕消息提前透风。”约沈金荣吃饭之前,中策橡胶办公室主任倪国良告诉记者。
中策橡胶有5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早的国有企业之一。目前,中国轮胎销量第一,世界轮胎企业排名前十。
向来低调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沈金荣,这次爽快地答应了与早报记者共进午餐的邀请。
“沈总的午餐啊,最多10分钟。他每天都端着盒饭,站在销售团队的办公室,边吃边了解销售情况。”倪国良的一席话,倒是让我充满了好奇。
“没事,那就和他一起站着吃呗。”我笑着回答他,心里带了点将信将疑。
车子开到了望江门,中策橡胶的牌子藏在很深的弯道里,工厂的大铁门锈迹斑斑,办公楼和厂房更是带着解放初期的岁月感,越往里头开,越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这些厂房都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至今都没有更新过。”见我有些诧异,厂里的司机师傅向我介绍起情况来。他指指厂区东北角的两棵参天大树,“据考证,那两棵树是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地点,所以未来这里要还给政府,我们厂要搬迁到下沙。”
中策橡胶办公楼,还保留着改革开放前粉绿色的墙漆,虽斑驳却一尘不染。刚到会议室坐下,沈金荣推门进来笑脸迎接,“在我这里吃午餐,恐怕要委屈你啦。”
轮胎销量全国第一, 老总却每天站着吃午餐
“听说你每天站着吃饭?”对于充满疑惑的我,沈金荣抬眼一笑,这表情似乎在说,这有什么嘛。随后,他带我到了销售部办公室门口,我才发现员工三三两两站在半米宽的吧台上已经吃开了。
“我的那份在哪?”他问,员工指指吧台角落里透明塑料袋里的两个纸盒子,一盒饭,一盒菜,菜只有几块白切鸡加一些炒白菜,一个纸杯子里装着酸菜鱼汤。沈金荣熟练地打开,接过员工递过的筷子吃起来。他说,这样一边吃一边聊,就能在午餐的十几分钟时间里,掌握当天的销售情况。
对于站着吃饭的习惯,一旁的助理曾多次向他提意见,这样对身体不好,也曾提出要给他做私房菜,每餐再配点水果,但都被拒绝了。
吃了两口饭,沈金荣说,“我觉得没必要,我到国外去谈客户,和当地的企业家共进午餐晚餐。他们都吃得非常快,一块牛排,土豆泥什么的,吃完就完事了,我不喜欢摆一大桌。”
沈金荣花在吃饭上的时间向来很少,对于各种饭局和应酬,他也是能推则推。“应酬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他皱了皱眉感叹道。
“沈总一年的饭局加起来也不超过五顿,这个我最清楚了。他招待客人的报销单都是我经手的。”办公室主任在一旁补充。
“可是,很多企业家都热衷于饭局文化,在饭局上往往能获得人脉与更多可靠消息,不是吗?”我问。
“餐桌上了解的信息只是一个由头,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微信、微博看下多方便。要交流的话,QQ、微信说一下都可以交流。”
“你常用微信?”我问道。
“别看我是‘50后’,我还是比较潮的!什么iPad、iPad Mini,什么先进我就用什么。”说着,他笑了起来。
最简陋办公室VS最先进办公软件
岁月斑驳、年代久远的办公楼和厂房,中策橡胶从外表上看像是一家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老牌企业。但我和沈金荣聊了几句,发现他显然是个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企业家。
“您为啥不装修一下办公楼?这和销售量全国第一的标签可不匹配啊。”我很想知道,一个不差钱的企业为何还坚守着30年前的办公楼。
“我问你,装修有没有效益?我始终认为办公室是消极投资,豪华装修也是消极投资,但是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是积极投资。所以我们的机器设备是全世界最好的。办公楼的功能是办公,第一一定要舒适,和高档与否是没有关联的。”在沈金荣看来,办公楼投资越少越好,而购置全世界最精密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则绝不手软。
相比外在的硬件投入,沈金荣更愿意把资金用在办公楼OA系统的建设,“我现在哪怕是出半天的差,都会带上平板电脑。厂里很多的消息通过OA系统发送过来,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处理。”
早在多年前,沈金荣就给办公室的每个人配备了数码相机,“销售人员出去,看到哪一台新车下线,立马就拍下来,拷贝到电脑,上传到OA系统,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手的信息。现在有手机了更方便,OA系统也可以在手机上运行。”
沈金荣告诉我,他每月花费的通讯费用中,网络费用开销最大。“我现在一台手机用来打电话,一台则是专门看期货信息的。”说着他掏出口袋里的一台黑色iPhone手机,打开期货软件给我演示了一番。“你看,上面的价格随时在波动的。”
天猫开店,朝阳轮胎投身B2C
“我们还是聊轮胎吧。”他的盒饭吃得差不多了,我们的对话地点又转移到了先前的会议室。
2009年,中策开始从卡车轮胎的产品重心上转移,用于轿车领域的朝阳轮胎的品牌广告开始出现在央视等各大主流媒体。
“以前我们的客户群是物流行业,轮胎是一种生产资料。而轿车轮胎的目标群是消费者,是日常消费品,这就必须转换经营思路。一年前,我们在天猫商城建立了旗舰店,没想到销量不错。我儿子这辈人已经不大去实体店了,我老婆经常在家里收快递,所以我们卖轮胎也必须跟上电子商务的时代。”
“但是,卖轮胎和卖服装不是一回事吧?网络销售的轮胎,都卖给谁呢?”我对此有些疑惑。
“当然不同。我们不光是卖轮胎,还卖服务——怎么把轮胎安装到汽车上。”沈金荣说,他为此专门为网店配备了服务专车。“只要在杭州地区,客户上网拍下轮胎,其他就不用管。很多客户并不了解轮胎型号,他只要告诉我们的服务人员是什么型号的车,哪一年买的,车子停在哪个位置,车主都不一定要在场,我们会自动帮他换好轮胎。”
沈金荣说,这个模式在偏远地区效果更好。“偏远地区没有那么齐全的服务网点,上门换轮胎很受欢迎啊。”沈金荣说,电子商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他要解决的是“最后一下子”。
不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未来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目前看来,国内消费者似乎更认同国外轮胎的品质,你怎么消除他们对国产品牌的消费心理障碍呢?”我问他。
“不能埋怨社会对我们的不了解,是我们没有向消费者介绍清楚我们的产品。”沈金荣说,“国内的轮胎生产技术已经全球领先,国产品牌也更了解中国的路况。我们的轮胎会适当增厚,也因此更耐磨。事实上,国产轮胎的返修率反而是最低的。”
沈金荣说,“关键是消费者的认识,所以我们现在转型做B2C也是希望打响民族品牌,让最后的服务环节跟上。如果这个模式做成功,会颠覆传统的4S店模式。”
传统4S店的盈利模式是卖汽车,现在很大一部分利润空间转移到了保养、换零件等服务项目。但沈金荣到美国考察多次,从没见过有4S店,“美国卖车和修车是分开的,不像我们都放在一起,所以老百姓搞不明白,汽车消费上的观念还有很多偏见,认为在4S店装备的零件一定是好的。”
“我时常讲,在中国,当汽车从奢侈品的货架上下来时,国外品牌的零部件也要从神坛上下来。人们之所以爱去4S店消费,是把爱车作为奢侈品看待。”说着,他点上了一支烟。
“对,有时候我觉得请了个祖宗回来。”对此,我深有体会。
“但其实在欧美,汽车就是高级自行车。我小的时候,父亲买了辆德国自行车,当宝贝不让我碰,但几年后他就不稀罕了。其实50年后汽车是一样的道理。汽车不过是个代步工具。天然橡胶商业化的鼻祖是陈嘉庚,其实华人在橡胶领域蛮有灵性,所以我们要看得起自己。20年前家电全是洋品牌,现在国产家电品牌完全被消费者认可了。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是一样,家电产业的今天就是中国轮胎产业的明天。”沈金荣越说越激动。
“其实很多所谓的外国轮胎,就是国内工厂贴牌制造的。”他对中国制造自信满满,“只有技术过硬,即使国外对我们反倾销也不怕,他们离不开我们。”
“我一直认为实业可以报国。当下的环境,中国制造业如果不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未来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他说。
每天阅读4小时“保守是我的优势”
沈金荣的作息很规律:早上7点50分准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不间断的工作。晚上下班后通常都回家吃饭,饭后一定要和妻子去附近散散步,随后开始他的大量阅读时间,从各大报纸到书籍期刊,每天如此。
“我一般到凌晨一两点才睡。”通过大量阅读,能够吸收到最新的资讯,这是他认为能够与时代同步并不断创新所必须的习惯。
在国内橡胶业内,他已成为举足轻重的行业老大,这与他的大胆创新、把握市场规律分不开,但他却一直认为,自己最宝贵的优势是“保守”。
学会计出生的沈金荣至今记得,他上会计专业的第一堂课,“当时我的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做会计工作首要的原则是:保守。这也是我至今秉承的职业习惯。”
担任中策橡胶董事长一职十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做橡胶主业,并且保持每年10%以上的稳定增长,“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年过半百的沈金荣,当过兵、做过工人,他常拿自己的经历教育年轻人,不要追求享受与奢华。“最饿的时候,我曾经一口气吃过20个包子,一只包子2两,整整一大脸盆,几分钟就没了。那时候我们有经典的四道菜:青菜炒青菜、青菜炒萝卜、萝卜炒青菜、萝卜炒萝卜,但我觉得吃起来很香啊。”
“您自己开什么车?”我猜测着这位专业做轮胎的董事长,对座驾应该颇有讲究。
“自己家里买的是1.8L小排量车。代个步而已,安全、省油,能开就行。”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一旁的办公室主任忍不住吐槽,向沈总申请买辆豪华一点的商务车接送客户,总被驳回来。
“你说2.4L和3.0L有什么区别?费油,一点必要都没有!装酷装派头?车越大还难停车。”沈金荣一口回掉。
“我感觉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我到美国的比弗利山庄(美国洛杉矶的高档住宅区),有时候去逛一逛看一看,全是中国人。OUTLETS也是,很多人四五个包拎在手上,还说便宜的便宜的。”说着,他自己也乐了。
看了看手表,沈金荣走出会议室钻进了对面简陋的办公室,继续干活。看着他办公室里布满岁月痕迹的老式办公桌,我开始浮现出几十年来他在这里夜以继日工作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