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到来,行业新一年的展会策划与筹备工作可以说已经提枪上马。但众所周知,展会是行业生产商、代理商和场地经营者等进行交流、沟通和商业促进的平台。专业性展会是其所代表行业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市场”,企业可以在展会中建立并维持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建立企业整体形象。随着近些年来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展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也成为了众多企业成长路上必走的一步棋。
但是,注重展会的人士都会发现,近段时间以来展会的数量似乎有些“超载”了。之所以会短时间增加这么多的展会,其根本原因还是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放与支持,配件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公众对车辆的需求和认知的提高等。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展会主办方的过量策划!从近两年来看,国内的汽车相关展会大大小小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从表面上来看,展会多了参展商与采购商的选择也就多了,好像是一件好事。其实不然,展会过多而导致的不良连锁反应非常多,而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从主办方而言,有些展会未必展示出专业水平和影响力。目前国内的汽车展会中,除了少数几个口碑良好且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展会外,大部分都是一些辐射范围有限的地方性展会和一些仅仅涵盖汽车成分的非专业展会。
小编认为,展会的举办是要建立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上,采购商的需求与参展商的供给两者缺一不可。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展会的“供给”已经明显超出了“需求”。有很大一部分的展会明显没有做足市场调查和策划工作,主办方只是纯碎想蹭蹭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热度和人气,在展馆只设置一小部分设备区,但是忽略了口碑与其背后的市场效应。这样的展会往往既无法达到参展商的销售目的,也令前来的采购商大失所望!同时,现在也有一些地方性展会其辐射范围本来就非常有限,在时间与地点上还和一些大展会有所重叠,这样明显是不合理的。
参展商角度:
参展商是每一次展会中的主角,展会的定位与策划直接影响参展商的利益。过多的展会会令众多的商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部分没有参加展会的商家会担心是否被抢走客源,而对于第一次参加的参展商来说,他们都抱着尝试的心态,如果事前并不知道这个展会的基本情况,可能到最后连设备的运输费都收不回来。有部分参展商甚至为了挽回运输成本在现场打起价格战,以较低的价格促销产品,一旦价格战打起来其危害大家都明白。
采购商角度:
采购商的每一次观展都会带着不同的目的:观察当地市场,考察产品设备,洽谈项目合作等。过多的展位会容易导致采购商的“选择困难症”。国内一部分的展会既不符合市场需求也不专业,导致好多采购商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所以,当一种热度成为一种趋势时,大家必须要冷静思考,切不可被眼前的景象冲昏了头脑。
(责任编辑:Sam 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