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渠道
[提要] 当“产能过剩”成为前三季度中国实体经济的热词,汽车行业仿佛一直挂在最高档位上,扩张的速度把钢铁、水泥、光伏这些传统的“扩张大户”远远甩在身后。这虽然动摇不了汽车巨头们扩张的心,但希望可以让人们冷静想一想:飞奔的车轮,究竟要奔向何方。
当“产能过剩”成为前三季度中国实体经济的热词,汽车行业仿佛一直挂在最高档位上,扩张的速度把钢铁、水泥、光伏这些传统的“扩张大户”远远甩在身后。
钢铁水泥的扩张,面临环保和利润等多重压力,已经不再是“受欢迎”的客人。然而面对汽车工厂的到来,各地政府,特别是本身没有汽车产业的地方,几乎都是张开怀抱欢迎。定为“头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于是竣工的“最短时间纪录”不断被刷新。
成千上万的就业拉动,立竿见影的GDP产出,源源不断的税收贡献,一座汽车工厂常常能让一个小城市脱胎换骨。在地方财政吃紧,而新兴产业不知道做什么,转型创新一时看不到回报的情况下,“造汽车”项目的诱惑很难抵挡。
车企同样充满扩张动力。今年全国预计突破2000万辆的汽车产销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市场的同时,增速又惊人地重回两位数。这种情况下,排名靠前的车企们心态相似:造得出来,就卖得出去。今年新出炉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多家中国合资车企新面孔出现,背后也是产能扩张带来的一个“大”字。
目前,汽车产业仍是许多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柱,也为中西部等地区带去强劲的发展动力。然而高歌猛进、千篇一律的扩张模式,不免令人为将来担忧。即使汽车行业内部的权威人士,今年来也多次提出,过高的产销数字,过快的产能增加,绝非好事。尤其是各地新建汽车工厂,模式基本雷同,一座车厂可以放在最繁华的东部沿海,也能造在偏远西北边疆,做大的动力远远超过做精做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过去两年业界预言车市“微增长”,今年情况看来预言落空。可未来五年、十年又会怎样?虽然城镇化带来的红利还会持续释放,可如今拥堵已经蔓延到小县城,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已近极限,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国城市还容得下多少辆车?看看刚刚破产的底特律,更叫人担心,这些今天扩出来的产能,造出来的一个个“汽车新城”,一旦市场不好,会是怎样的景象。
最近,环保部退回了华晨宝马的扩产申请,驳回已有整车项目扩建申请,近十年来罕见。这虽然动摇不了汽车巨头们扩张的心,但希望可以让人们冷静想一想:飞奔的车轮,究竟要奔向何方。
轮胎产能过剩“倒逼”产业升级
前几年全国性的全钢子午胎投资热潮后,这两年又出现了半钢子午胎投资热潮,这将引发轮胎“全行业过剩”,这也“倒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
当本报记者走入坐落于“中国轮胎第一村”、山东省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山东西水工业区的盛泰集团,公司总经理宋世良对于轮胎行业产能深有感触,“别的企业,我不方便说,但是原先我们1000万套的扩产计划坚决没上了。”
究其原因,宋世良解释,首先,土地问题无法解决,轮胎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工业用地,现在国家对于土地采取高压政策;其次,现在轮胎盈利空间越来越薄,公司已经把原先扩产的钱转移到行业上游原材料产业链,收益前景不错
限产、产业升级,以及转型多元化等趋势是广饶多家老牌轮胎企业负责人一致的看法。李杰解释,“这些老牌、大型轮胎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在轮胎市场打拼了十几年,是国内轮胎行业最早一批淘金者,对于市场的判断都比较理性,且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进行更为理性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