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国货,就是中国人的责任!
胳膊肘往外拐!国产汽车却不支持国产轮胎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人口红利,中国这个曾经“坐在两个轮子上的国家”,用了不过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直接赶超欧美,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现如今中国每年的汽车销量都遥遥领先,2017年累计销量甚至达到过2888万辆。
我国国内本土的汽车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成长起来。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汽车品牌累计超过110家。
一、“本是同根生”?
对于国产轮胎企业而言,现阶段想要与欧美那些大牌汽车厂商达成密切合作,PK掉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全球驰名品牌,无异于是“虎口夺食”,其中的难度可以想象。但好在我们的国产车企正在雄起,国产轮胎要想与“本是同根生”的国产汽车联手,想来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本国的汽车品牌都会优先选择配套土生土长的轮胎。
就像日本车几乎都配套普利司通、优科豪马等日本轮胎,美国车则多配套固特异等美国轮胎,更别提一向拥有十分强烈的民族保护意识的韩国了,韩国车当然配韩泰、锦湖这些韩国轮胎了。
那么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是否也这么“护短”,坚持带着“亲兄弟”国产轮胎一起飞黄腾达呢?
看完实际数据,我们却发现,中国的情况大不一样,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以长城为例,旗下的SUV车型的原配轮胎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海外大牌——佳通、固特异、韩泰、锦湖、马牌、米其林,只有极少部分配的是中策朝阳。
领克汽车的SUV和PC车型则除了极少数安装的是玛吉斯轮胎,剩下的同样被国际大牌轮胎固特异、马牌瓜分干净。
相较于长城、领克,吉利的情况稍有不同,我们在吉利汽车原配轮胎这里看到了更多国产轮胎的身影,比如玲珑和万力。但是吉利旗下的三大品牌,无论是全球鹰、帝豪还是英伦,绝大部分的原配轮胎份额依旧是被固特异、佳通、固铂、锦湖等海外大品牌所占据。
二、国产汽车胳膊肘往外拐?
海外的汽车不选国产轮胎还有情可原,可怎么国产的汽车都不选国产的轮胎呢,这究竟是为啥?
到底是因为国产轮胎方方面面的硬实力都欠缺,还是国产汽车没有民族保护精神,胳膊肘往外拐,一味崇洋媚外?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与国际驰名的轮胎品牌相比,我们的国产轮胎确实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 缺乏“看家的本领”
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缺乏过硬的看家本领——独立技术。虽然在质量和使用体验上,国产胎并没有落后国际品牌太多,甚至近年来还大有要在质量上以及某方面性能上超越大牌之势。可是,要想把品牌做大做强,光有一颗做好货的良心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让轮胎在抓地、操控、静音、滚阻等各个方面的性能不断地超越过去,超越同行,才能满足日益挑剔的消费者,才能引领整个市场,而这些依靠的统统是技术的持续创新。但这也恰恰是中国轮胎企业的最大短板。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专利版权,就永远不能让人信服,更遑论在市场中稳居霸主地位了。
这一点,从中外轮胎企业为技术研发投入的资本比重,就能看出差距所在。
以世界一流名企米其林为例,该公司每年在研发创新上投入的资本高达7亿美元,研发团队至少6000人。而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轮胎企业呢,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据有关数据显示,国产轮胎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几乎不会超过企业总营收的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中国大多数本土轮胎企业对技术研发的不重视,必然导致最后只能“捡来”别人玩过的技术,再亦步亦趋得进行复刻,扩产,所以才落得一个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下场。
2.牌子不够响亮
提起轮胎,即便不是轮胎行业的人,也大多能报出米其林的名字。为什么?这个其实就是品牌的力量。
但这些无一不是企业用大量的资金堆砌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建设与营销。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迅速打响知名度,成为消费者心中耳熟能详的产品,这些大牌轮胎可是大费周章。他们想方设法地抓住一切时机,大肆宣传自己。所以,诸如一些国际顶级的体育赛事,尤其是象征速度与激情的球类比赛;以及最能体现轮胎高性能的F1一级方程式赛车;甚至是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只要是能够增加自己产品曝光的机会,那些企业都会紧紧抓住,不惜重金,不计代价。
但国产轮胎企业在这一方面就远没有那么“大方”了,他们大多还抱着中国的传统经商理念——“酒香不怕巷子深”,固执地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生意总是会自己找上门。要么就是觉得将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银子”都扔到广告上,简直是浪费。
他们需要明白一点,时代在发展,如今的商业环境早已不像过去一样,每天都只需面对同样的竞争对手。而是每天都有新的品牌和新的势力在世界各个角落崭露头角。如果不把牌子做的足够耀眼,足够响亮,就会被后来者轻易覆盖,然后取而代之。
我们的国产轮胎企业需要认识到,品牌就是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宣传营销更是企业立足的一大根本。所以,永远不要小看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能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3.销售渠道匮乏
除了斥巨资在各种赛事、传媒上做宣传营销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企业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真正与消费者发生直接接触的处在最下游的零售店。
这些散布在大街小巷的零售店,他们的招牌上印的是什么品牌,门店的C位(正中的显眼位置)摆得是哪几款;店员在客户上门时,推销的又是哪一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决定着轮胎的最终销量。
但现实是几乎大多数零售店的招牌都印着倍耐力、普利司通这些大牌子的标志,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在这些招牌上的曝光量就远远不足了,更不要提只出售国产轮胎的专卖店了。
这么一来,国产轮胎的生存境况就变成:不只是国内外的原配市场没能打开,连配套市场也因为渠道经营缺失,门店曝光不够而变得乏力,从而切断了与消费者的一切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国产轮胎的销量难敌海外大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国人该不该支持国货?
但国产轮胎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否则,中国的轮胎也不可能在众多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牌企业中杀出重围,并稳获一席之地了。
中国轮胎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呢?就是实打实的质量和足够吸引人的价格。
首先是质量,就拿生产轮胎的主要原材料橡胶来说,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国产自主研发的HV-SSBR橡胶和进口JK-SSBR相比,耐老化、耐屈挠性、力学性能等等主要性能都差不多。就是说国产轮胎的用料并不差于国外品牌。
真实的销售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近年来国产轮胎的销量节节攀升,而外资轮胎却有所下降。这就说明国产轮胎最终还是靠质量等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
另外就是价格,因为人力、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投资较低,因此国产轮胎才能让价格成为自己的优势,才敢打价格战。
这些统统是国产轮胎不得不提的长处。
但可惜的是,这些优势并没有打动国产车企,所以中国的汽车与轮胎市场才没有呈现出像韩国、日本等国一样的景象——车企与轮胎企业紧紧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文中所述,国产轮胎在技术、营销、渠道等等方面都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但与此同时,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一点是,我们的车企以及国人,是否也缺乏一些像韩国人那样深入骨髓的“支持国货”的民族保护精神呢?
(原创 责任编辑:Jenni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