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渠道
市场渠道
东营轮胎对行业做的那些“恶”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1-01-16)          

东营这片富饶的沃土,拥有全世界几乎最勤劳的橡胶人,也有着全世界最艰难的生存模式。

东营轮胎一飞冲天


80年代末,广饶已经是中国响当当的胶管生产基地。当西水村的领导班子独创的“西水模式(群众凑钱、能人办厂、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将西水村变成城市,将村民变成工人的时候,东营人干轮胎的热情彻底被点燃。


当然,怀揣梦想的不止那些民营企业家们,还有官们,只是各自对于梦想的理解不同而已,一个为钱,一个为Q。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与民营老板的勇往直前,东营轮胎像装上了“火箭助推器”,一飞冲天,飞遍中国,飞向美国,飞向欧洲、飞向全世界。


经销商、二批商、小贩无不敏锐嗅到了财富的味道,凭借勤劳的双手双脚成为了东营轮胎最给力的搬运工。


建工厂,抓生产,轮胎厂的老板们忙的不亦乐乎,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层出不穷,所有人都享受着财富迅速积累的快感。

低价竞争残酷至极


无节制的发展的背后带来的是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


由于没有品牌优势,东营轮胎更多地是依赖匪夷所思的低价横卷全球轮胎市场,为了做到价格更低,史无前例地发明了“不三包轮胎”,相信未来如果有人编纂“轮胎史”,不三包轮胎或将会和米其林的子午线轮胎一样成为轮胎历史上重大发明之一。

劣币驱逐良币,不明世事的消费者在低价的引诱之下走上了一条只看价格不看品质的道路。无数专心致志做品牌,做品质的轮胎企业在东营轮胎的低价竞争挤压下,失去了市场,最后黯然退场。


东营轮胎迅猛发展的时期是野蛮的,同时当时的消费者也是蒙昧的,当消费市场升级成熟的时候,很多好的企业和品牌已经回不来了了。

善恶终有报,东营轮胎最终为自己种下的恶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果。


到了2011年下半年,由于工厂太多,同质化竞争激烈,东营一些轮胎企业扛不住了。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某大型轮胎企业因50亿元贷款即将到期,而向政府提出破产申请,但被当地政府和银行拒绝。由此也将东营互联互保的劣根显露了出来。随后的8年时间里,东营轮胎都在为自己的互联互保埋单,受牵连的轮胎厂相继破产倒闭。


腰缠万贯的老板们甩手离开,留下一堆烂账和不断要帐的人群。

低质、低价烙印难除


低质、低价是人们长期为东营轮胎打上的标签,但是这个标签随后影响了整个中国轮胎行业。东营轮胎在外贸出口方面非常辉煌,这也给外国人对中国轮胎的认识造成了偏见。很多人认为只要是来自中国的轮胎那就是“低质低价”,曾经有海外行业媒体直言不讳将一些生产自中国的轮胎打上“Worst Tire Brands”(最差轮胎品牌),而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一流品牌,都是高质量的产品,这也许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吧。



为了拿掉这个低质低价的帽子,很多国内领先的轮胎企业不得不努力地去为中国轮胎正名,但是有些轮胎企业却依然不思进取,继续脱整个行业的后腿。中国轮胎好不容易把裤子穿到了大腿,有些企业却又把裤子给拉倒了膝盖。


大规模资金投入研发,购买全世界最好的设备,应用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大力砸钱进行品牌建设,为了摆脱“低质、低价”目光长远有责任心的中国轮胎企业真的很努力。那些不思进取的轮胎企业真的欠他们一句道歉。



抄袭成风、丑闻不断


近十年来,东营轮胎企业屡屡被外资轮胎企业告上法庭,从品牌抄袭,到花纹抄袭,再到明目张胆地造假。为了赚钱,东营轮胎一直在法律和道德底线玩火。


盛泰、方兴、宏盛纷纷败在了普利司通的专利诉讼之下,还有的企业死命地抄袭国内领先的本土制造商,这些企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相信这会给更多轮胎企业以警醒,企业要想良性健康发展,还需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抄袭,抄的了一时,抄不了一世。



东营轮胎“傍洋品牌”现象也是十分严重,很多轮胎企业都曾被全球领先的头部巨头告上法庭,巨额赔偿。但是到现在“假洋鬼子”还是比比皆是。起个品牌名字非要叫XX斯特、XX斯通、XX迪瑞、XX普勒、XX斯顿 、XX耐特、XX尔通、XX普斯……没点知识储备,没点文化真以为都是外国品牌呢?


有些企业不仅品牌上面扮“假洋鬼子”,还在产品宣传上造假,明明就是就是东营土生土长的,却偏偏要打上德国技术制造,在“傍洋品牌”的这件事情上,东营轮胎企业可以说是拿捏的死死的。


东营轮胎用20年改变了世界轮胎格局,但是也对整个轮胎行业做下了“不可原谅的恶”。20年,东营轮胎却没有做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出来。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发展模式同质化,东营轮胎要想走上高质量的品牌发展之路就需要自己把以前的挖的坑都填上,永泰、恒宇、德瑞宝成了第一批填坑的牺牲品,后面紧跟着一大批轮胎厂第一凛然走向大坑。



反思与进步


这里是蜚声世界的轮胎窝子,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忙碌的运输车辆不断地将这里生产的轮胎运到外面,流向世界各个国家。但是现在,这里正在上演着轮胎行业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洗牌和变革,数十家轮胎企业在短短几年间轰然倒下。在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影响下,在产业升级,品质升级的市场倒逼下,在双反频频,外贸之路屡屡受阻的情况下,东营轮胎正在被逼上绝路。


形势岌岌可危,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迅速做出决断,整合重组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地整合,重组使产能更加集中。重点培养几家优势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2020年8月,由东营市牵头,广饶县轮胎产业整合重组项目正式启动。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高达50亿元,将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培育3-5家进入全球轮胎行业前列的企业。同时,东营市还设立了专门基金对轮胎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扶持,为轮胎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撑。


东营轮胎目前业已形成了以恒丰、华盛、永盛、兴源、金宇、万达宝通等为首的后产业集群,这些企业代表着东营轮胎的未来


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要重蹈覆辙,当下再不是那个野蛮生产的年代,未来在品质品牌高端化。


(原创,责任编辑:Jeff)


上一篇:轮胎上游企业破产,注册资本上亿元 下一篇:2021这么干,5大轮胎企业告诉你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