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就成为教授、博导,是北化工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四十出头就当选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他的作品——“纳米轮胎”更是让他在国际橡胶领域名声大噪。
现为北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的张立群长得倒不传奇——中等个头儿,微微卷曲的头发遮住宽宽的脑门,脸上挂着憨厚的微笑。当年,17岁的张立群以高分被北化工高分子系录取,填报这个志愿的原因说来简单,只因同乡师兄说这个系的老师不错。“既然学了,就好好学,然后再好好发挥所学。”
大三时他去中国轮胎巨头——大中华橡胶厂和上海正泰橡胶厂生产实习,他白天实习,晚上琢磨,交上了300多页纸的生产实习报告。本科毕业被保研,而后又攻读博士,期间,张立群和导师聚焦“短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课题,推动建成我国第一家橡胶用预处理短纤维生产厂,逐步打破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内市场的国产化份额达到70%左右。
毕业留校从教后,张立群带着同事从几千元、几万元的小课题做起,扎实积累。当时的橡塑工程教研室没大成果,没科研经费,一些老师陆续出国或调职。但张立群默默坚持了下来。
1999年至2001年,张立群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导师是曾在1984年美国“挑战者”号失事原因中提出关键性意见的橡胶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Gent教授。期间,张立群成为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明确提出“炭黑增强橡胶属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增强对于橡胶的高效增强是必须的”的观点,引起业界关注。但最后,张立群执意回国,他说不能轻易抛弃“梦开始的地方”。
在“梦开始的地方”,他带领团队研发出“热塑型硫化橡胶”,2005年在山东建成我国第一条年产3000吨级生产线,一举打破了延续20余年的国际垄断。他和团队还改变轮胎内部高分子与纳米颗粒间的结构,降低摩擦耗能,经过实际测算,他们发明的“纳米节能轮胎”比目前大量使用的子午轮胎节油5%,每年约可节油500万吨。
如今,张立群与团队的近20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他们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
探究他的成功秘诀,其实也不传奇——每天多干仨钟头。
张立群的家距学校走路也就10分钟,这个距离使他经常饭后遛个弯就遛进了实验室。最熟悉张立群作息规律的人,不是他的家人,而是实验室的保安:“张教授每天早上6点多就来,晚上九十点钟才走。周六也常能见到他,晚上还会突然出现。”
“每天在8小时以外多干3个小时,一年就能多‘抢’出个把月,可以做更多想做、要做的事。”这个习惯张立群已经执著地坚持了很多年。“科研中,新问题总会无休无止地冒出来,我享受这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