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结:
刘训峰,男,1965年5月出生,汉族,安徽含山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1985年10月入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董事兼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历任上海石化总厂芳烃厂技术员、副总工程师,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乙烯厂副总工程师,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工程部副主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上海赛科石化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董事。
华谊变革之路
在面对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激烈竞争的环境当中,国有企业的变革是必须的。中欧教授的变革理论对刘训峰的影响很大。在今年的干部大会上,他成了一个“传道士”,将在中欧学到的变革知识传达给华谊的管理层。
刘训峰的观点是:“市场变化很大,一时的成功绝不代表永远的成功,有时候一时的成功还会是以后的一个阻碍。柯达把感光胶卷做到了世界第一,但它就错过了数字化发展的时代。企业在好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变化,就要有所准备,但在考虑变革时一定要系统思考。”对于华谊,刘训峰的变革思路是走跨国公司的治理道路,特别是学习跨国公司的管控模式。
50年历史的老国企的变革之路走得艰难。这两年华谊主辅分离,做强主业,做活辅业。通过关停并转破卖改,关闭转制工厂上百个,协议解除合同员工近8000名。让所有老国企都头疼的重组问题,华谊平稳地完成了。愿意工作的员工,由华谊内部的职介所介绍到集团其他企业或社会其他岗位工作。愿意拿钱的,按工龄,按国家政策的上限拨给,“只要政策允许,多几万元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到市场上去赚,对一个员工来说就是孩子大学四年的费用,如果有几万元的争议,我都要让钱尽快到位,尽快解决问题”。还有6、7千个人,不能继续上岗工作的,由华谊保障他的基本生活直至退休。
解决了冗员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发展的问题。刘训峰的榜样是GE、壳牌、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做好了?员工在这个企业能买得上车住得起房,这个企业很受社会尊重。当每一个员工提到华谊就像提到GE一样,发自内心地自豪的时候,那时候华谊就做好了。”
在集团内部,刘训峰提出了“一个华谊,全国业务”的口号。华谊在内蒙、安徽、江苏、重庆都有项目投资,开始都是由上海派出核心团队建厂,建完后就着力发展当地团队。这样既留下了企业文化的种子,把上海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与本地很好结合,保证了企业文化的传承性;同时又让当地员工感到有发展前途,对企业有归属感。华谊每年评选优秀员工,评选上的外地员工到上海来开大会都很自豪。刘训峰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给年青人在集团内部提供很多的机会和空间。
60%领导者是天生的
六十年代生的刘训峰,也有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烙印。“国企的领导的收入可能比民营的高管要低得多,那他为什么还要做?那是因为他有使命感。人要有信念。有自己要追求的东西,来支撑他的工作。”
刘训峰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感:“一定要把我们的民族企业做到最好,要和跨国公司一样。中国没有强大的民族企业就不会有中国的强大。华谊首先要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司,然后成为一个跨国公司,一步一步地发展。”
关于企业领导者,他认为和性格有很大关系,60%的领导者是天生的。不服输、使命感、激情、煽动力都是其中的要素。“永不言败”是刘训峰的人生观。
刘训峰很喜欢中欧学习的氛围。在这里,他“观察”着周围的同学。同学中有不同的年龄段,其中也有70年代出生的年青人,他与他们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在工作的下属中可能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真实地表达出来。
刘训峰 - EMBA学习感悟
大型国有企业要做强,一定要走跨国公司的治理道路、学习西方企业经过几百年的锤炼的管理文化。中欧在这方面有她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将西方的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