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轮胎行业人物-青岛双星汪海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14-04-13)          

 人物小结:高级经济师,国家级管理专家,荣获了中国企业家所能荣获的几乎所有奖项,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与美国名人研究所推荐为世界风云人物

汪海简介:

汪海,高级经济师,双星集团总裁,国家级管理专家,中国胶鞋协会理事长,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出生于微山湖畔,1983年出任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党委书记,使双星集团由一个只能生产黄胶鞋的亏损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市场销量第一、出口创汇1.6亿美元、居同行业之首的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并涉足轮胎、机械等大行业,创造了中国传统产业走市场之路的奇迹。他个人则荣获了中国企业家所能荣获的几乎所有奖项,并于1995年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与美国名人研究所推荐为世界风云人物。

2005年,汪海自身的企业家价值及他所创立的双星市场理论价值被量化评估为321.42亿元,是中国企业第一人。

人生旅途上,商海搏击中,穿什么鞋?走什么路?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鞋王”汪海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

汪海,双星集团总裁。一个最早提出“不走官场走市场”的企业家,一个最早带领企业“下海”、“出海”、“上山”闯市场的企业家,一个最早提出创名牌的企业家,世人公认的双星名牌的缔造者,改革开放的冒险者,市场之路的实践者,国企改革的成功者,企业家的佼佼者。

双星从昔日一个几近倒闭的小作坊到如今的综合性跨国集团,汪海凭借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市场理论,创造了一个闪亮的中国名牌。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负责人的汪海,坚持改革与发展新思路,率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市场的成功之路。

双星的成功不仅仅是青岛一家鞋业公司的成功,更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成功。

汪海,为中国的企业家发展民族工业品牌树立了榜样。

汪海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的联语,也许,这就是他几十年来,以此自警自励的立身之宝,强身之道。

“商道”名誉比金钱更重要

在中国,企业厂长的任期大多在3至5年,10年的很少,20年的就罕见了,而头顶红色棒球帽,脚蹬“双星”运动鞋,一身的“招牌”打扮的汪海,在一个老牌国有企业里硬是30年没挪窝。

回首30年风云变幻,汪海最自豪的是他始终活跃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并总结创立了一套双星市场理论,创造了双星名牌。汪海说,我就是喜欢挑战!

1974年,33岁的汪海来到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1983年出任党委书记,从此成为双星集团的领头羊。46岁那年汪海在厂内500多人的大会上宣布:“永不进官场,就走市场”。从此,汪海带领双星人执著地探索中国传统产业,走市场经济的新道路,使双星把握住了社会、市场、行业发展的规律,始终保持了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汪海称,与他同获“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的20人中,有的已当官,有的已退休,有的已落马,有的进监狱,也有的正外逃,而汪海,还在做他的“鞋匠”。

不贪钱财,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企业领导者树立形象、增强威信的重要法宝。作为企业负责人,要常修为企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面对1987年首届优秀企业家的合影照片,他戏言自己还能在市场风云中“上窜下跳”。

“我从铺下身子走市场之时,就把自己定位为职业企业家,最终的目的是做好企业,发展企业。我不管到双星的哪个厂,一进车间四五个小时不出来,经常是走一路,讲一路,教一路。我要对得起的就是这两颗星……我不仅追求个名,还要争口气。一个人要专心做一番事业,就需要达到一种境界,我的观点是,名誉比钱更重要。”

“鞋道”“夕阳工业”做出“朝阳气象”

汪海说,几十年过去,回头看看,给自己投两票。一票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解决了近10万人的吃饭问题;一票是优秀的企业家,为国家把“双星”这个品牌做起来了。

原本,制鞋业劳动密集、手工操作、产品微利,素来被称为“夕阳工业”。然而,汪海硬是把所谓的“夕阳工业”做出了“朝阳气象”,彻底摆脱了行业的局限,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新模式。

世界上一些国家不做鞋,将该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人们把鞋这个行业从它的工艺分类上定为“夕阳工业”。但汪海认为,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市场存在,这个行业应是最有希望的行业,完全可以做出“朝阳气象”。

20世纪80年代初,双星便把握了制鞋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规律,打破城市工厂不能下农村的旧框框,坚决将老生产线转移到农村,走出了“出城”的第一步。1986年,双星结束了解放鞋在市区生产36年的历史;1997年,双星又告别了在青岛总部制鞋长达76年的历史。“出城下乡”,使双星开始突破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地域瓶颈。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双星提出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的新思路,变国家的“输血”扶贫为企业的“造血”扶贫。从1992年起,先后在沂蒙老区建起了鲁中、瀚海两座大规模的“鞋城”,企业不仅找到了发展的空间和出路,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使老区人民告别贫困,员工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取得了沂蒙双星万人奔小康的扶贫成果。汪海因此获得了“全国扶贫状元”的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山下乡”,双星为国有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出路。

在国有制鞋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双星却一枝独秀,创出鞋业的“朝阳气象”。

“车道”逆向思维进军轮胎业

汪海认为:“逆向思维是人类成功的开始,只有逆向思维,才能创造奇迹。”1999年前后,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高科技风潮。当时各行各业最时兴的就是生产所谓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汪海却提出:中国正是传统工业支撑着经济命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避开发达国家高科技的锋芒,把传统加工业发展起来。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制造行业,是我们创中国名牌最好的条件、最好的土壤。同时,汪海分析市场形势认为,我国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轮胎行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双星人给人做鞋能做好,给车做“鞋”也一定能成功。

虽然,双星在鞋业上不再大规模注入资金,但仍保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双星在轮胎上下了多步“棋”,1998年吸收合并原华青轮胎公司,成立了双星轮胎总公司;2003年双星联手时风集团创建了双星时风轮胎公司;2004年2月24日,双星集团投资1.5亿元的双星工业园轮胎工程项目在河南汝南县举行了奠基仪式,使双星形成了全面参与子午胎、农用胎、小拖拉机胎竞争的局势。汪海提出三年后双星轮胎年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套。

双星通过品牌、文化和资本运作,成功涉足了轮胎行业。在完成对华青轮胎工业集团公司的吸收合并后,双星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市场理论教育,采取一贯的换脑不换人的做法,对轮胎公司进行了文化再造,创造了双星轮胎新文化,建立了双星轮胎新体制;明确了创双星轮胎名牌的新目标,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乡镇企业管理模式。汪海说,双星做鞋可以做成名牌,那么轮胎、机械,包括其他的行业,如服装,双星都可以做成名牌,所以双星的定位就是综合性的制造加工行业。全世界用的、穿的全是中国货,都是中国名牌,大家都光荣。

从2001年正式涉足轮胎业之后,轮胎作为双星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显示出强大扩张潜力。自2002年至今,双星轮胎产品先后被评为“青岛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中国名牌”等。目前,双星轮胎已跻身全国十大轮胎制造企业行列,成为上市公司和利润的贡献大户。

谈及双星成功的经验,汪海说:“搞经济不是搞运动,不能赶时髦。企业家要有逆向思维的头脑。企业家的头脑要不断发展,但绝对不能发热。企业家必须是政治家,每一项决策都应该在时代的高度、在理论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办事……”

到目前为止,双星已形成鞋业、服装、轮胎、机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和包括印刷、绣品以及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共同做大做强双星名牌的新格局,描绘出双星做大做强的新蓝图。

汪海,正高举中国民族工业的大旗,率领双星人奋进在新世纪的大道上……高明王开良。

上一篇:轮胎行业人物-成山轮胎车宏志 下一篇:轮胎行业人物-朝阳轮胎沈金荣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