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7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对原产于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损害终裁的投票结果,6名委员以3:3的投票结果裁定中国输美产品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也就是说美国要对中国产的轿车和卡客车轮胎惩罚关税定了,8月3号发布。
虽然中国的商务部发声表示关注,以及要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胜算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大部分的中国轮胎界也基本预测到了这样的事实,也不得不接受。那么到中国轮胎怎么了?
4大怪异的现象,噬待中国轮胎商业变法。
1》国内的轮胎企业国企独大
这个命题有些人也许不完全同意,在中国近600家的轮胎企业中,目前领头的依然是中策和三角;而绝大部分的所谓民营企业相对边缘化,特别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山东的玲珑轮胎,更有可能是中国乃至全球的轮胎新势力。这里不做更新一层的解读,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轮胎产品更需要贴近市场,向市场学习并成长。中国部分企业的基因需要一些“变”,虽然很难!
2》国内轮胎商业“衰”秩序
其实,中国的轮胎工业已经很有竞争力了,甚至是直接勾画轮胎工业4.0,无论从轮胎设备装备或者工艺进化,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是国产的轮胎性能并不比国际一流的产品差就是证明。但是中国的轮胎商业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因为大部分的国内企业所谓的营销基本上70%的销售员和30%的服务或售后组成。回看中国轮胎的商业演化,目前处于轮胎商业3.0的年代(1.0是指大约1980年以及更早的农机/化轻公司,2.0是指基本上外资进驻中国国内投资轮胎风起大约在2000前后,目前的3.0是以全面竞争,数据化营销的场面);要说中国轮胎天时地利,国内营销轮胎应该更好,结果不是这样。利润最好的乘用车轮胎几乎被外资企业瓜分。为啥?不言自明!
3》国际舞台的胜负
中国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但整个行业格局依旧呈现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抗风险弱的特点。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三成份额。绝大部分,几乎全部的中国轮胎企业所谓的海外扩张基本上是输出商品为主,接近100%依赖外国的经销商来全权运作品牌和渠道,而反观全球的普利司通,米其林等在中国的运作基本上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
国际上对中国轮胎的频繁“双反”已经使行业出口进入艰难期。2015年1至5月,小客车橡胶轮胎出口量为68.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23.8%,输美轮胎12.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40.7%。至此,中国轮胎行业已经先后遭到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和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
4》轮胎产业的拧巴
这个本来有太多的话题,不过已经稍微偏离了轮胎生意的本身,从上游的原材料,橡胶,炭黑,钢丝,到国家标准行业准则,到轮胎生产,发送到经销商仓库,销售员的投放,更为宏观的所谓“轮胎三包”或者成为“轮胎理赔”,而且这成了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不过对于中国轮胎的发展几乎没什么贡献!不多说了。
是不是中国轮胎挺差的?当然不是,毫无疑问,目前最为强大的是中国的轮胎工业产品和中国轮胎的产能。这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