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第四大轮胎巨头德国马牌轮胎宣布即将在中国开建三期扩产,全球十大巨头中国工厂悉数尘埃落定,中国轮胎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却被再次推向浪尖,越来越多堆砌在工厂里的轮胎,开始被转移到渠道上。
艰难的新进入者
马牌轮胎目前国内有数百家授权经销商,这与进入中国时间较长的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以及韩国韩泰、锦湖等相比相形见绌。而要在短时间内将网络数量扩大几倍,对于已充分布局的市场,其面临的将是一场激烈的渠道争夺战。
实际上,中国轮胎市场本已不平静。目前,米其林驰加店数量已超过数千家,并仍计划以每年几百家数量增长。固特异目前规模将达到千家左右。而普利司通各种形式的零售店在中国已达到2000家左右。此外,轮胎二线品牌韩泰、锦湖、正新等也不甘示弱,韩泰轮胎打造的T-Station车益驰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发展迅速。
轮胎业的鲜花与陷阱
第一,近3年来,中国的原配胎市场越来越大。以一辆新车需搭配5条胎计算,每年汽车总销量,可消化掉6000多万条轮胎。
第二,"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换胎平均周期的缩短",都意味着换胎高峰一轮接一轮出现。中国车主轮胎更换的平均周期开始从5年缩短为2.5年,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在2年以内,换胎频率稳步提升。换言之,售后市场将更快地迎来新一轮的换胎高峰期。
此外,中国正日渐成为全球的轮胎生产基地。一大批轮胎企业的出口份额越来越大,本土品牌如风神轮胎等出口迅猛,美国固铂轮胎等也在国内专门设立了轮胎出口型工厂。
但是这些鲜花背后,或许是更残酷的陷阱。
早在2006年底,外资在华轮胎企业19家,共36个工厂。而在2005年全国轮胎产量已达到3.18亿条的基础上,轮胎企业又展开了新一轮投资热。而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轮胎市场的总需求只能达到3亿条,中国轮胎市场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
除新进入者马牌外,韩泰嘉兴工厂的日产能力将在现有的4.4万条基础上增加到5万多条。锦湖轮胎投资1.56亿美元的第三工厂达到年产千万条轿车用子午线轮胎的设计产能。
米其林集团表示,"上海、沈阳的两个工厂的生产规模将扩大一倍以上。"固特异大连工厂已经进行了扩建,普利司通投资新工厂扩产。
轮胎渠道洗牌的各方力量
综合实力第二阵营的韩泰、锦湖等韩系品牌借助配套胎市场的高占有率,正在逐步发力替换胎,其品牌市场投入很大,努力重新塑造品牌。固铂轮胎作为"替换轮胎的 专家",正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固铂被普遍看好后劲,其快速的本土化决策和灵活的营销战略在业内逐渐赢得口碑。
综合实力第三阵营的包括其他的一些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分别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国内的大车胎业务出口迅猛,但其多数在轮胎渠道上面临短板,这些品牌对于渠道拓展更为迫切。
随着越来越多的轮胎品牌要涌向渠道,可以想象后者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现在厂家看到这些大经销商,客气得不得了。"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随着网点的越开越多,同区域内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一位上海的零售商告诉记者,为了完成任务,上海米其林零售店的价格已经非常透明,零售商已经几乎无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