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渠道
市场渠道
从同舟共济到割袍断义,合资轮胎企业为啥不行?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1-08-28)          

改革开放十几年后的90年代,中国有广阔的轮胎市场以及充沛的人力资源,吸引了外国轮胎企业相继涌入。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全球领先的轮胎企业带着巨量资本,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更加高效率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来到中国大地。同时,国内的上海、广州、辽宁等多地的轮胎企业掀起了设备和技术引进大潮,双方一拍即合,一个个中外合资的轮胎企业应运而生!

1、那些年,轮胎行业的合资企业

1994年,美国固特异与大连橡胶总厂达成合资意向,建立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开启了轮胎合资公司的先河;


1995年,法国米其林与沈阳轮胎厂合资建立沈阳米其林轮胎有限公司;


1996年,日本普利司通也与三井物产会同沈阳橡胶三厂组建沈阳三泰轮胎有限公司。

短短两三年时间,轮胎界三大巨头便都以合资的方式齐聚中国发展,当然还有知名度比较高的米其林和回力及固铂和建大、固铂和成山等合资公司。这些结拜同盟的合资企业随后都怎么样了?


2、合资企业相继分手

1994年9月,固特异与大连橡胶总厂建立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通过股份收购,固特异大连成为固特异的独资公司。


1996年3月,普利司通联合三井物产与沈阳三橡组建沈阳三泰轮胎有限公司,1998年改称普利司通(沈阳)有限公司,按日本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载重子午胎。


2002年,米其林成立了米其林(中国)独资公司。此后,最先成立的沈阳公司也变更为独资公司。


2005年,建大集团与固铂正式成立固铂建大轮胎(昆山)有限公司,2011年,建大集团出售合资公司的全部股份。   


2006年2月,固铂与成山集团合资组建成立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成山集团收购固铂成山轮胎工厂的多数股权。此交易后,固铂对这座工厂的所有权关系终结。


2017年11月,华谊子公司双钱收购安徽回力轮胎10%股权,华谊香港收购安徽回力30%股权。交易后,米其林与回力彻底分手,回力全部股权重新划入上海华谊。

随着米其林与回力的分手,国内轮胎企业与外资轮胎企业长达20年的合资之路基本走到尽头。



3、通过合资,外资企业不断吞噬国内市场

有数据显示,2010年以后,外资品牌及合资品牌包揽了乘用车轮胎70%的份额,牢牢占据着国内轮胎市场的主流位置。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不仅获取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同时还收获了很强的品牌影响力。借助中国轮胎企业“上位”,慢慢实现在中国的布局。外资轮胎企业通过合资,在中国轮胎行业站稳了脚跟!


4、漫漫合资路,国内企业得到了什么?

外资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毋庸置疑,同时还有庞大的资金和在华多年简历的品牌影响力。国内轮胎企业被长期压在合资企业的光环下,自身品牌和原有市场不断弱化。加上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对中方企业而言,并没有通过合资获得核心技术和真正对等的利润回报。


5、利聚而来,利尽而散! 

《中书·礼乐》中有句“以利相交,利尽则散。”这句话形容中外合资的轮胎企业恰如其分。合作不愉快的背后,也让合资各方打起了各自的算盘,当初,外资轮胎企业出于怎么样的目的选择合资建厂;而后,又抱着怎样的心态割袍断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则获取了大量资本和品牌影响力,本土企业的处境却越发边缘。“利字在前合为后”,这其中滋味细细品!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轮胎行业,每天都在上演着同舟共济到割袍断义的戏码。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初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已经长大,国内轮胎企业的独立发展也已越来越好!


投票

轮胎企业联盟你怎么看?(单选)
A:非常看好,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B:不看好,因为受利益的驱使,早晚分手
C:保持中立

(原创;责任编辑:Maggie)

上一篇:最强轮胎争霸 下一篇:这些刚进轮胎圈的企业,居然猛赚钱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