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轮胎企业的布洛芬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2-12-13)          


2022年,轮胎企业的日子可谓是越来越难熬,谁也没想到12月的生意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对于现在的轮胎企业来说,他们急需要对业绩、对市场对症下药。

轮胎企业“浑身痛”

2022年,从上游到下游,轮胎企业都在承受难言之痛。

首先是今年最让轮胎企业头痛发烧的“原材料及其他成本”压力。2022年全年,全球轮胎企业都在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成本涨价20%已经算是原材料企业对轮胎企业在今年的“基本操作”。有些依靠成本高低决定利润高低的小型轮胎企业今年的制造压力更是不堪设想。开工就赔钱,并非一家轮胎的个例。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轮胎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的日趋严重。

产品趋同让不少轮胎企业,尤其是缺少核心技术支撑(产品亮点不足)的中小型轮胎企业不得不依靠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青睐。因此,一旦原材料价格上涨猛烈,缺乏自主技术支撑的小企业们就陷入了无利润死循环,想活着就得降低价格,但是随着成本上升,轮胎企业已经降无可降。产品的可替代性高成为了轮胎企业的“嗓子痛”。

价格低廉带来的另一大可怕后果则是海外市场的一系列针对措施。中国轮胎的高性价比一直是海外市场的“眼中钉”。以美国为例,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连续多年频繁发布请愿书,意图用愈加严格的“双反措施”将中国轮胎清理出美国市场。这些措施确实行之有效,自2009年以来,中国乘用车轮胎在美市场份额不断缩水,虽然国内头部轮胎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提高高价值产品比例化解了美国贸易壁垒危机,但是仍有不少企业(也包括不少曾经的75强)在双反的打击之下,已丢失海外市场份额而一蹶不振。

海外市场折戟的轮胎企业在近两年的国内轮胎市场也是屡屡碰壁。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市场就面临着既不走量也不走利润的尴尬局面。轮胎下游行情甚至是越走越糟糕,2021年8月时,轮胎厂万条轮胎销售都难;2022年11月时,轮胎市场有量都难。库房轮胎堆积如山,门店营业门可罗雀。有客户资源的老门店利润已趋近于零,需要靠增加服务来挺过难关;那些刚起步的轮胎门店的生意已是走进鬼门关。

头痛、嗓子痛、关节痛、浑身都痛的轮胎企业急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布洛芬”。

轮胎企业如何止痛

4.0工厂,智能化转型,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运营模式对于中小轮胎企业来说,确实有些遥不可及。当下他们最需要听听来自市场的声音。

首先是对涨价的看法。今年,在多数读者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了轮胎企业的“怨念”——市场本来就不好,涨价对于轮胎生意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过这种怨念更多地是抛向了国内轮胎企业,欧美轮胎企业的涨价力度轮胎门店照单全收——涨价也不影响出货量。毕竟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与产品优势无法替代,涨价也不会品牌购买力。

因此,不可替代的技术成为了轮胎企业最好的止疼药。实际上,头部品牌之所以不惧怕涨价对市场份额造成伤害,就是因其产品的独特性和高质量带来的好口碑。即使轮胎店没有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的门头,只要其文字招牌中提到上述三个品牌之一,其一定不缺客户咨询——这就是靠技术支撑市场份额的好处。

而车主是如何知道这些品牌?又是从何知道这些品牌质量好?技术含量高?事实上,对大多数车主而言,这些信息的获取来自原配市场。

长久以来,轮胎企业,就喜欢攻克车企,尤其是攻克乘用车制造商来实现自己在原配市场的扩张。配套市场的良好反馈让轮胎企业不仅实现了在后期替换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也帮助轮胎企业抬高了身价。打开市场后的好口碑也会带给轮胎企业更多的合作伙伴。

然而巨头轮胎企业的原配野心远不止如此,更多豪车品牌的合作才能让轮胎企业更多地拿到高端市场的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业绩下滑后,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倍耐力的中国市场销售额得以迅速恢复的元气的原因之一——国内新车购车政策拉升汽车消费,原配市场份额更大的轮胎企业迎来更多生意。

自身免疫扛过危机

头部恒强的局面也意味着更多的生意正在留给更少的企业,这是轮胎行业必须要经历的新陈代谢。而那些守旧于“薄利多销”模式的轮胎企业必然牺牲在第一波洗牌当中。正因如此,国内轮胎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争取走进国内轮胎行业第一梯队,丰富产品利润构成(不能仅凭成本高低),实现企业在“阵痛”过后的脱胎换骨。不过随着成本价格的再次上涨,留给腰部轮胎企业“强化自身免疫力”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


上一篇:轮胎企业可持续发展又添新成果 下一篇:再燃大火,这一地轮胎市场真难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