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全季胎替换雪地胎市场?很难!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2-12-21)          

有消息显示,海外市场全季胎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销售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多家轮胎企业加大了对四季胎新品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则源于四季胎的“万金油”属性——目前欧洲消费者想要“一胎多用”的需求相吻合。

欧洲全季胎市场扩大

根据ETRMA 在2022年10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9月,欧洲替换市场实现了1%的销售上涨。在欧洲1.75亿套轮胎的总体销量中,全季胎的销售比例有所扩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季轮胎销售整体上涨14%,直接带动了欧洲轮胎替换市场的增长。全季胎几乎可以算是2022年欧洲市场中的销售黑马。

这匹黑马的出现至少在今年的欧洲并不奇怪。由于今年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导致各大轮胎品牌都在涨价,不少消费者不愿意频繁在一年内更换两次轮胎,而是更希望寻找可以适合任何天气的轮胎来省钱。因此,各大品牌在今年频出的全季胎新品和扩充全季胎产品线正好符合了当前欧洲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不过遗憾的是全季胎的“扩张“仅仅发生在欧洲市场。受气候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主要轮胎消费国,全季胎并非是替代冬季胎的最佳选择。

万金油的尴尬境地

虽然说全季胎被描述成为四季都可以使用的“全能型选手”,但实际上,虽然其温度的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在冰雪路面上全季轮胎的抓地力明显低于雪地胎,因此全季胎完全无法替代雪地胎成为冬天的主角。

同时与夏季胎相比,全季胎的牵引力抓地力等性能表现也有所不足。这就意味着看上去全能的全季胎,实际上并未结合两种轮胎的过人之处,而是正相反地成为了表现平平仅是适用范围广一点的普通轮胎。在极端天气不多的时候,全季胎尚且可用;但是在冬季的中国东北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北部以及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全季胎完全没了用武之地。

国内市场存在感低

我们先来看国内市场,我国南方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几乎不会出现雨雪天气让这些地方仅使用夏季胎就足矣。而在寒冷的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极度寒冷的天气和严酷的冰雪路面完全让全季胎招架不住。

除了天气的掣肘,全季胎价格上的劣势也让其在华北市场少有人气。更多第四季会选择操纵性能更好,价格相对更有优势的夏季胎购买使用。事实上,目前除了欧洲市场,全季胎在全球多数轮胎销售市场都是一块“鸡肋”!

海外市场雪地胎成必须

以加拿大为例,这里不少地区对于冬季胎的使用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例如,加拿大卑诗省规定,每年至少在当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期间,必须为车辆配备状况良好的冬季轮胎(M+S或三峰雪花标志),商用车则必须配备链条才能在高速上行驶行驶,甚至有部分高速公路会将安装雪地胎的要求延长至次年的4月30日。

据悉,该要求是由警方强制执行的,不遵守规定的人可能会遭遇严重罚款。从目前可查到的资料来看,没有冬季轮胎的乘用车罚款为 121 美元,没有安装链条的商用车罚款为 196 美元,而试图绕过活动链条区域的商用车罚款将会被罚598美元。因此,在加拿大想要利用全季胎来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行的事情。

这也解释了为何诺记等轮胎企业在关闭俄罗斯产能后会如此着急的原因——加拿大、美国被捕、俄罗斯等地轮胎市场对冬季胎有着强烈的需求,如果不能按需供应,其他轮胎企业很可能“捡漏”占领这一细分市场。这也解释了为何自8月份之后,国内乘用车胎的开工率突然暴涨——欧洲产能无法满足的冬季胎订单正在转移至国内生产。

正因如此,全季胎和冬季胎的这场博弈给全球轮胎企业阐述了一个事实——只要还是目前的气候,全季胎这样的“妥协产品”也只能在欧洲市场出出风头,在全球大部分市场,夏季胎和冬季胎还是主流!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

上一篇:胎面分离,6000余条轮胎将被召回 下一篇:1.7亿人民币,轮胎企业大手笔投资开启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