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随着邓禄普正式退出中国卡客车轮胎竞争,还留在国内大车胎市场的外资品牌已经所剩无几。留下来的外资品牌,也从年销200万条的目标折戟沉沙到力图保住100万条的年销量。
(海报)
在中国轮胎企业强势的价格压力下,外资品牌的卡客车轮胎“落荒而逃”,可是然后呢?中国轮胎企业轻松了吗?显然完全没有!中国轮胎企业正该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外资退出,压力更大
自2016年开始,外资品牌相继退出中国卡客车轮胎市场,但是与他们在的时候相比,中国品牌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为啥?因为价格对比没了!
同一规格轮胎,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的价格差了将近一倍,而大车胎市场的消费者往往又是最具价格敏感度的人群。正因如此,更具价格优势的中国轮胎品牌自2000年之后不断蚕食国内全钢胎市场份额,价格昂贵的外资轮胎连连败退。目前的中国卡客车轮胎市场中,也仅剩下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韩泰等寥寥几家轮胎企业在艰难求生。
但是新的问题就此诞生了,靠价格卷走了外资的中国轮胎企业们目前正在“自食恶果”——国产品牌彼此之间微弱的价格差异正在让这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实际上,在质量几乎无差别之下,价格敏感的卡车司机们只会选择更便宜的轮胎。在车主们看来,更好的性能远没有更便宜的价格重要。
差异不大,利润挤压
车主的选择,让外资轮胎品牌“黯然离场”;车主的选择,同样也让轮胎企业在大车胎上的利润在近几年饱受挑战。
因为没了外资品牌的高价标杆,国内轮胎企业的涨价变得困难重重——国内轮胎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受到成本的影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国内轮胎企业都在被原材料价格左右着产品利润。
国内轮胎企业为啥要被原材料掣肘利润?原因很简单,国产轮胎产品差异不大,这也就制约了不同国内品牌之间的价格落差。实际上,多数国内轮胎企业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制造技术生产出同样高质高效的商用车胎。
车主对国内不同品牌的轮胎产品驾驶体验都大差不差。在我们此前在全国轮胎店的走访中,很少有车主能明确说明自己为何选择某一品牌的轮胎,他们更多依赖于轮胎店的推荐和自己的价格承受范围来选择到底更换什么轮胎。
没有明显的体验差异意味着无法说服市场自己的“与众不同”,自然也就不能脱离于市场中大多数国内品牌的价格范围。
依靠价格优势吃掉了“外资品牌”的全钢胎市场,但是同样因为价格优势,没有一家国内轮胎企业可以做到独吞市场——总有价格更优惠的轮胎抢占车主选择,同质化的产品之下大车胎已经彻底沦为买方市场。这就意味着当买方意愿只集中于价格时,国内轮胎企业很难实现品牌溢价。
不能提价的轮胎企业遇到2022年的原材料疯狂涨价,其利润表现可想而知。根据国内轮胎企业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7家轮胎企业的毛利率出现下滑,其中5家轮胎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超过了10%,国内轮胎企业中毛利率高于20%仅有森麒麟一家。
可以看到,外资轮胎退出,国内轮胎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
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更加噩梦的是这样不好过的日子预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在目前物流公司盈利未见明显好转前,全钢胎的价格很难出现明显提高。事实上,从市场反馈来看,全钢胎市场的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从市场需求来看,受油价狂涨、运费不涨的影响,不少物流公司和个体司机的收入变得越来越薄。有业内人士反馈,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加上运输周期变长,已有司机开始推托增加送货订单。对于他们来说,运输成本的增加让自己的收入充满了不确定性。
运输意愿的走低和收入的减少不仅导致了全钢胎市场的低位运行,还让车主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无限压缩着更换车辆零部件的预算——货车司机对轮胎价格越来越敏感。
有轮胎企业的经营数据显示,虽然相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全钢胎轮胎市场销量降幅有所收窄,但是总下滑趋势未见变化;相较于2021年同期仍出现了10%以上的销量下滑,而2021年轮胎企业的全钢胎销量也在经历“一片狼藉”。
、
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大车司机们,正在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更加廉价的杂牌轮胎上——为了收入的增加,他们不得不作出买低价胎的选择。低价胎在抢占轮胎市场份额,一如此前国内轮胎凭借价格优势将外资品“牌”卷出国内全钢胎竞争一样。
未来悲观,投资趋谨
激烈的竞争之下,国内轮胎企业的大车胎布局出现了明显变化——2022年时,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轮胎企业增加国内的全钢胎轮胎工厂。事实上,谨慎的布局对应的是轮胎企业产品销售结构在2022年的变化。2022年,有头部轮胎企业在其第三季度经营数据中表示,受市场变化影响,其公司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载重胎的占比已经出现减少。同时,受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轮胎企业的整体轮胎产品价格也出现了同比和环比的双双走低。
无望的利润和激烈的竞争让轮胎企业的国内全钢胎投资变得越来越谨慎。对于中国轮胎制造商而言,目前国内市场的布局重点已从“攀比”市场占有率,转变成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成为市场中“独一无二”的选择,进而提升产品价格和产品利润。
不过虽然在国内轮胎企业并没有更多的全钢胎产能动作,但是在海外,轮胎企业的产能却在不断增加。卷不动国内全钢胎市场的轮胎企业开始搅动海外轮胎市场。
海外建厂,增加盈利
至少从现在来看,海外产能布局确实在利润上给中国轮胎企业给予了很大帮助。近十年,欧美全钢胎市场对中国轮胎企业层层加码,双反税率的增高让中国轮胎出口遇到了不少阻碍。因此,增加海外产能布局其实是在“逆全球化”的环境之下,增加出口的明智之举。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陷入高通胀之下,质量高性能好的好性价比轮胎更是受到全球车主的欢迎。叠加欧美地区卡车销量在2022年的快速复苏,不断上升的需求在支撑着轮胎企业的利润。
事实上,中国轮胎企业正在通过海外市场的利润扩张来实现反哺产品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来降低国内产品的同质化。
投票:
您看好哪家轮胎企业在全钢胎市场的表现?(单选)
A.中策橡胶
B.玲珑轮胎
C.赛轮轮胎
D.三角轮胎
E.双钱集团
F.浦林成山
G.青岛双星
H.贵州轮胎
I.山东昊华
J.风神股份
K.四川海大
L.华盛橡胶
M.万力轮胎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