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进场轮胎行业,还能分一杯羹吗?
二十世纪以来汽车工业日益壮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智能时代,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和推陈出新,国内外汽车后市场汽车配件、服务等一系列实体落地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球。时至今日,汽车轮胎市场更是几近饱和,轮胎市场究竟还有没有前途?
行业巨头全年利润大降?
日前,米其林、固特异、住友橡胶、东洋轮胎等多家国际轮胎巨头发布2022财年年报。财报披露,尽管销售额呈两位数增长,有些企业销售额甚至创历史新高,但是销量和净利润等重要指标都大幅下降。去年,国内外轮胎企业在疫情、原料价格上涨、政治冲突、高通胀、汇率波动等大环境变化下,生产经营承受很大压力,企业普遍通过涨价的方式来抵消这些负面影响。
轮胎店难以为继?
在当下经济全面复苏的节点,大街上仍然能看到许多轮胎店张贴着转铺出租的广告。以前总说轮胎生意在汽车后市场是最赚钱的一个项目,只要能开得起这家轮胎店,就有油水可赚。现在这年头要是说到轮胎店,必定会有许多“过来人”现身说法“没利润,不赚钱”,甚至会条分缕析的去驳斥那些赚钱的案例。事实上,起步就夭折的店铺比比皆是,日进斗金的店铺也不计其数。做生意本来就需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轮胎市场饱和,出场容易进场难?
近年,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的轮胎企业都对不同细分市场加大投资,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政府利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机需求不断增加。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之际,汽车保有量同样在不断上涨,无论是配套还是替换市场,轮胎市场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全钢胎发展空间受限?
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全钢胎市场空间逐渐饱和。2022年重卡下游市场低迷,卡客车胎无论配套还是替换市场全面下滑。大陆市场销量的大幅下降,使在中国的外资品牌撤离中国“打道回府”。住友橡胶(中国)有限公司邓禄普轮胎销售公司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停止卡客车轮胎产品的销售及生产。
中国全钢胎技术行业领先,放眼全球也是无法撼动的前列地位,而近年趋于饱和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方面,由于物流的疫情管控导致重卡的需求下降、物流运输市场行情更是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层面的进步,轮胎单位里程的损耗逐步降低,大大降低了全钢胎的更换频率。在一切不利因素逐渐消除后,疫情放开、国六B新排放标准上线,全钢胎市场一定会迎来复苏之际。
中国轮胎品牌过剩?
据粗略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轮胎企业有一千多家,品牌数量饱和。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利润可观的仅仅就数十个品牌。这些名列前茅的轮胎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坚持创新、不断更新规划产能布局。他们似乎永远不care市场饱和与否,他们只在乎持续发展的蓝图。
大品牌永远在披荆斩棘的发展路上,小品牌永远命悬一线!饱和的不是市场,是跟不上时代的企业。随着轮胎市场的资源整合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品牌数量在未来会逐渐减少,品牌影响力会逐步扩大。整个轮胎行业都将走向这条“求质不贪量”的发展道路。
如何在轮胎市场分一杯羹?
企业会饱和,但市场永远有需求。像米其林、固特异、中策这样的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为什么不惧市场变动?因为他们就是引领市场风向的标杆。他们在不断探索创新的路上打开市场占有率,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匮乏、技术壁垒、信息滞后等种种原因止步不前,被排挤到市场边缘,最后“抱憾而终”。
轮胎中小企业若想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前期要有规划、有布局、有预算;中期要有战略、有创新,后期要有大将之风,统帅之志。生意本身就是在各种不可能中寻找甚至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抱怨生意难做不过是失败者的借口和说辞。
(原创责任编辑: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