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车市主导,新能源巨浪近在咫尺
4月18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开幕。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场A级车展,上海车展的关注度之高无需多言。
在集中亮相的144款新车中,仅其中各大新能源车企推出的车型便有76款。而在参展的1500多辆整车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达到了2/3,吉利、比亚迪、长城、蔚来、理想、小鹏等中国车企和大众、奔驰、宝马等外国车企均携重磅新品亮相展会。
遍布全场的新能源汽车,即是对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狂飙的总结,更像是面对未来的全新宣言:在2023年一季度中国车市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持续走高,不论销售数量、产量还是渗透率都有明显提升。
无独有偶,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报道,受电动汽车强劲需求的推动,3月份欧盟新车注册量大幅上升。当月,欧盟汽车市场注册量同比增长28.8%,超过100万辆,达到1087939辆。
其实,整个一季度,欧洲车市已经卖出近270万辆汽车,上涨18%。其中纯电车辆更是涨势凶猛,3月,电动车新注册量激增58%,达到151573辆,占据全部市场份额的13.9%,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混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38.1%,达到264694辆,市场份额达到24.3%,比2022年3月增长了1.6%。
或者说,不管愿不愿意,在中欧车市的主导下,新能源已经是一场不可逆的“海啸”,如果不想被巨浪打翻在地,就必须未雨绸缪,车企如此,轮胎企业亦然。
新能源轮胎:左右为难或是左右逢源
客观讲,尽管都是“两排沙发,四个轮胎”。但储能方式的不同就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和畅通燃油车有着巨大的差异。
简单来说,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往往更重,更安静,动力也更强,加上补能方式上的差异,新能源车主们通常对轮胎的滚阻、噪音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众所周知,作为桎梏轮胎行业上百年的魔咒,时至今日,“魔鬼三角”依旧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如何平衡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对燃油车轮胎就已经足够重要,而新能源汽车更是为行业提出了“新”难题。
尽管“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新能源汽车的性质就决定了车主们总是“贪心不足”。
这些车主纪要操控、抓地,又要耐磨、低滚阻,更要轮胎足够安静。对轮胎企业而言,这颇有种鸡蛋上跳舞的感觉。但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都会“扑面而来”。
况且,在在陪跑半个多世纪后,借着新能源的趋势,中国车企正在完成“弯道超车”,对近水楼台的中国轮胎企业来说,能不能搭上车企们打造的快车,甚至会直接决定未来轮胎行业的格局。
在前段时间媒体对国内轮胎行业巨头赛轮集团的掌舵人刘燕华的采访中,刘燕华就坦言:新能源崛起是中国轮胎品牌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而想要抓住机会,就必须持续在轮胎性能上下功夫。
伴随中国、欧洲车市高速新能源化,显而易见的是几乎所有有改变行业格局野心的企业,都会来这里分一杯羹。趁中国轮胎大举出海的关键节点,或许未来的轮胎市场,也会像如今的汽车产业一样涌现改变市场格局的中国力量。
(原创,责任编辑:Nev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