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这是写在巨著《资本论》里的一行注脚。但前人想象不到的是,在以“电油轮”为代表的汽车配件造假领域,300%的利润率只是想象力的极限,绝非造假者的道德底线。
亿元造假大案:几个人、一间房,白牌摇身变名牌
不久前,浙江湖州警方通报了近期当地破获的一起电池造假案,抓获嫌疑人45人,涉案金额高达近亿元。
经过前期三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浙江湖州、长兴两级公安机关在上级部门的统一指挥下,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假案件,打掉了3个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各类驰名品牌电池的犯罪团伙。
据媒体报道,被打掉的犯罪团伙前期会购买白板蓄电池、假合格证、印刷版等物品,在接到订单后随即安排员工在租赁仓库完成打版、喷漆、贴码等二次加工,最后将白板电瓶制作成各类假冒品牌电瓶,销售至全国各地。
这个制假过程在一座三层的自建房里就可以完成,而被贴上各大知名品牌商标,从“三无”白牌摇身变成“名牌”蓄电池不会经过任何检测,至于几经易手后,消费者拿到手的电池是好是坏,甚至有没有危险,只有天知道。
最终,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捣毁生产、加工窝点6 处,电商工作室3处,扣押各规格电池共计1.4万多只,总价值980余万,同时还起获丝网印刷版、标识纸、合格证、防伪码、大型激光打码机等涉案物品。据报道,截止目前,已有28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而这起案值上亿的大案里,受害者名单涵盖包括知名蓄电池品牌“天能”在内的多个蓄电池品牌。
“电油轮”:暴利驱动,造假不止
作为车辆配件领域中的假货重灾区,电瓶、机油、轮胎三个难兄难弟都深受其害。
今年3月,广西河池天峨县局以网上销售假冒品牌工业润滑油为线索,成果破获一起制售假冒润滑油大案,案值超过8000万元,同时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起获、收缴、冻结大量涉案物品、资金。
此外据报道,从去年底发酵,最终于今年“3·15”期间被彻底引爆的“米奇·汤普森造假案”目前也已进入司法程序。
2023年才刚刚刚过去三分之一,“电油轮”造假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三类产品造假难度低,利润惊人。
根据报道,蓄电池、机油造假极为简单,只需要家庭作坊式的流水线对白板蓄电池和劣质机油的再贴标、再包装,就能骗过消费者甚至内行人。而虽然轮胎造假虽然略复杂,但借助工具,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再简单的打磨轮胎、刮生胶、夹紧、硫化、起模、修饰后,轮胎胎侧文字就能轻易被更改。
但对造假者而言,就是这样手段拙劣的造假行为,却能带来高的惊人的回报率。根据计算,采用翻新或者套标贴牌的方式生产一块蓄电池,成本约在1000元左右,但“摇身一变”的“全新”原装电池却能卖出4000-5000的元的价格。而在8000万的假机油案中,每桶润滑油获利在50-150元,至于假米奇·汤普森,有从业者透露,被造假的轮胎正品单条售价近3000元,利润只有约200元,但假轮胎仅仅一条就能赚到上千元。
利润之高,让人咋舌。
人命关天,网购平台成重灾区
但回过头来看,“电油轮”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即和不发商人利欲熏心密不可分,但各相关方监管缺失的问题一样无法回避。
以轮胎行业为例,近几年,翻新胎、磨标胎等不合规产品的影子在各大电商平台时有出现,包括假米奇·汤普森轮胎最初也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才被带火的。
而在前述的蓄电池制假售假案中,当地公安更是根据相关线索,发现了疑似销售假冒电瓶的多家网店才顺藤摸瓜到会这一犯罪网络。更讽刺的是,在这些网点的相关页面上大多写明是“正品”,且有授权证书。
但另一方面,猖獗的制售假案也在提醒全行业链需要注重监管。一方面,平台对网点的资质审核、准入需要做更细化的审核,另一方面,相关企业、门店也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多方协作遏制这样的现象。
当然,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依旧会有人铤而走险,造假不止,打假不停。在人命关天的、轮胎等产品的造假问题上,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企业、平台、监管部门多方协作,久久为功。而对终端门店和车主来说,保护自身权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贪图便宜,走正规渠道。
(原创,责任编辑:Nev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