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国轮胎企业的轿车胎产能已经接近1.5亿条,这一产能供应能力可以说几乎覆盖了全球轿车胎替换市场需求。
如果抛开海外产能,国内轿车胎的产能在10亿条左右。但是这些产能都用到了吗?当然没有,事实上,落后产能淘汰4年,仍有将近4成的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
4成轮胎无人问津,轮胎产能依旧过剩
在出口风生水起以及国内乘用车替换需求突飞猛进的2023年,国内轮胎产能利用率都未能达到100%。截至12月15日,今年国内样本企业半钢胎产能利用率大约在70%,几乎与国内需求和国内出口数量相吻合。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替换市场需求大约在3.3亿条,国内出口海外数量也在3亿条以上,整体消化能力加起来约在7亿条左右,占到了全国轮胎10亿条产能的7成。正好与前文提到的半钢胎的7成开工率相吻合。
不过这也意味着,国内半钢胎生产线,至少有30%目前处于停工状态。这也意味着如果2024年海外出口需求回落,国内轮胎企业将有40%甚至更多的生产线进入闲置状态。
虽然今年不少轮胎企业嘴上说着“订单追着产能跑”,但实际看看开工率,真实的轮胎生意还是“产能追着订单跑”。然而即使知道当下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前兆,轮胎企业仍旧未能停在扩产的步伐,事实上,还有将近3.3亿条乘用车轮胎即将在未来两年间上线!
3.3亿条轮胎即将上线,中国轮胎第二轮产能竞赛
“总觉得产能不够用”,是当下轮胎企业的共同特点。这不单单指中国轮胎企业,外资轮胎企业也从今年开始集体加码中国产能。只是加码力度显然没有中国轮胎企业激进。
从环评文件、投资公告、引资会议等一系列公开资料中可以看到,近年来的乘用车轮胎产能扩建基本上都在1200万条以上。当下的中国轮胎企业几乎很少官宣600万条的乘用车轮胎产能项目。
“新增600万条?这也好意思说得出口?”
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几百万条乘用车胎的产能扩建羞于出口。中国轮胎企业的产能扩张正在迈向“越来越大”的“虚荣”竞赛。
这似乎是在重蹈2016年以前中国轮胎产业的覆辙,只不过那时候是无序扩张,现在的轮胎企业盯准了高性能高价值轮胎市场扩张。但是这种聚焦高价值轮胎市场的做法,除了造的轮胎越来越大以外,又和10年前有什么差异呢?
6亿条轮胎即将烂在库房
产品方面,除了头部轮胎企业敢自信地说推出了货真价实的几款新品轮胎。中小型轮胎企业却只能强调产品尺寸上的变化,他们所谓的高性能轮胎还是处在“吹牛”阶段。
需求方面,目前只有头部企业做好了规划。未来两年,海外产能,中国的安徽、山东和广东产能是轮胎企业的规划重点。但是目前在这些地方布局了扩建项目的只有头部轮胎企业。海外产能可以帮助轮胎企业有效增加出口销量;安徽和广东产能则因为是主机厂的聚集地,则能有效带动轮胎企业的配套份额。
但是无论是布局海外产能,还是与外资争夺配套市场,参与竞争的几乎都是头部轮胎企业(至少全球排名前50的中国轮胎企业)。中小型轮胎企业还是只在替换市场卷来卷去。
甚至可以断言,在新增的3.3亿轮胎中,最多只有2.2亿条轮胎在未来有去处。如果叠加目前可使用的产能,未来三年中国将有至少6亿条轮胎要“烂”在库房!
但是,到底是哪家企业、哪个牌子的轮胎会成为滞销货,这还真不好说。毕竟,头部企业也不能保障自己的产品一直都是畅销货。尤其是在现如今通货膨胀高位,全球消费降级之下,中小企业依靠拿手的“价格战”还是有希望占领更多的市场。
在这些轮胎企业看来,只要能造得出来,就一定能有办法卖得出去,大不了就降价卖——一条轮胎赚一元足以。
事实上,在外资轮胎企业被中国低价商用车轮胎吓得“组团”退出中国市场的先例下,中小轮胎大概率还是会用同样的“低价手段”碾压进乘用车轮胎市场份额。这一次,不只是外资轮胎企业,刚刚在乘用车轮胎替换市场中崛起的中国头部轮胎企业也在犯难。
产能过剩,为了生存,必然会引发价格战;而自2021年开启的新一轮的产能竞赛正在加剧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一回又会引发行业内怎样的“血雨腥风”?
产能竞赛量大猜测
猜测一:新一轮破产潮来临
2015年到2019年的山东轮胎产业破产潮的推动因素之一就是“产能过剩”。而将近10年过去了,轮胎企业还是没有接受教训,在刚刚通过近几年出口缓过来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从目前能统计到的数据来看,未来三年,至少山东地区的乘用车轮胎产能要增加6100万条。造出来之后,卖给谁?卖到哪里?却全是未知数。赔钱卖=亏损+破产;赚钱卖,卖不出去=数十亿的产能投资打了水漂,亏损更严重,当然最后的命运也是破产或被并购。
“烂在生产线”上的轮胎似乎正在成为山东轮胎产业第二次大规模“破产潮”的导火索。
猜测二:中国轮胎霸占全球市场
当然,扩产的结果也并不一定非得如第一种猜测一样悲观。随着产能供应能力的增加,中国轮胎企业称霸全球轮胎市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实际上,目前能统计到的3.3亿新增产能下限时间几乎都是未来3年之内。而中国轮胎企业的产能扩张野心从来没有被遏制过,未来的产能甚至可能会“膨胀”到16亿条,甚至更高。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很可能会覆盖全球轮胎市场需求。
而在中国轮胎企业擅长的“低价打法”之下,全球轮胎消费降级就像是在给中国轮胎企业新的销量机会——从替换市场崛起,先让全球“尝尝”中国轮胎,之后再让全球离不开中国轮胎。
而海外销售一直是中国轮胎企业的重要的利润支撑,这也意味着,销量的上升让中国轮胎企业能有更多的资金来收购更多高端市场占有率高的轮胎企业,进而实现在高端市场的扩张。
实际上,当今的全球头部企业中也有不少企业,是通过收购并购品牌和实力企业实现销售额飙升和销售产品“质”的飞跃。
既然有先例在前,先赚钱再升级的路说不定也同样适合中国企业的飞升。在这样的一种发展路线下,这3.3亿条轮胎可能不是烂在库房让企业破产,而是依靠销售额帮助更多的轮胎企业挤进全球前十强,甚至是全球轮胎前五强。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