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2024年轮胎行业投资已近千亿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4-02-23)          

2024年,全球轮胎企业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启。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中国轮胎企业开启新一轮产能投资;靠涨价提升销售额的外资轮胎企业为了提升利润,开启新的产能布局——一边关厂一边建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2月的14个月间,全球轮胎产能变化已经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资金规模最大的产能变局······

TBR市场96亿投资被搁浅

2023年到2024年2月,全球轮胎产能投资,轿车胎投资增加最猛,金额超过108亿;其次是非公路轮胎投资超过70亿;投资几乎毫无变化的是卡客车轮胎——不仅没有增加多少投资,不少轮胎企业还宣布暂停投资,甚至直接削减掉相关产能。

截至2024年2月,卡车胎轮胎投资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被停掉的投资达到了96.44亿元——轮胎企业在合肥、安庆和包头的轮胎项目均在2023年被叫停。叫停都是在轮胎企业考虑了“投资回报比”后作出的谨慎决策。甚至于包头项目从投资到被叫停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轮胎企业看来,至少在近三年,卡车轮胎最不值得投资。

OTR市场,头部企业165亿元搞竞争

对于非公路轮胎投资,轮胎企业的态度非常暧昧。2021年到2022年,农业轮胎、工业轮胎、矿业轮胎的全球销量暴涨让不少轮胎企业对增加OTR产能跃跃欲试。同时,非公路轮胎的高利润也让不少轮胎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频繁开会探讨投资价值(赛轮在2023年的业绩预告中就表示利润大幅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有高利润的非公路轮胎进入收获期)。

不过2023年,在多项数据显示非公路轮胎销量遇冷后,多数轮胎企业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冷静了下来。

有意思的是,冷静下来的多是中小型轮胎企业,储备资金的相对不丰厚让他们更看重投资结果。而资金相对充裕且有背后资本力量支撑的头部轮胎企业则对于OTR轮胎产能投资仍保持着较高的兴趣。但是相对于需要长达至少一年半建设周期以及研发投入的直接投资,多数头部轮胎企业更喜欢通过收购买厂的方式扩大OTR产能。

优科豪马在2023年用165亿元完成了对特瑞堡车轮系统的收购;而早在2022年5月,中策橡胶(天津)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计划在3年内投资28亿元,建成辐射整个北方的特种轮胎工厂,实现年产能40万条的目标;贵州轮胎、朝阳浪马、风神轮胎、徐州徐轮等75强轮胎企业也在OTR产能方面也做了超过亿元的资金投入。

实际上,巨头布局OTR产能除了增加产品供应实力这一优势外,也包括了其与对手在销售额规模上的较量。这也解释了为何2023年非公路轮胎业务表现最差,“高投资低回报”之下,优科豪马依旧对其未来信心满满——销售额规模、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全球业务的拓展才是头部企业更看重的投资回报,而远非一两年内的利润表现情况。

对于头部轮胎企业来说,似乎只要占了一席之地,随着涨价落实和成本效率调整,赚钱只是早晚的问题。优科豪马在其三年中期战略中强调,通过收购特瑞宝车轮系统,其已经占据了非公路轮胎市场的绝大部分的份额。

PCR投资,14个月增加446亿

不过近14个月最令人震惊的投资当属pcr市场。截至目前,至少有9家知名轮胎企业增加了中国PCR轮胎产能投资,其中还包括了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德国马牌和佳通这样的全球头部轮胎企业。

而产品方面,与过去不同,几乎所有轮胎企业的投资重点都放在了大尺寸高价值轮胎产品上。

2023年,全球供应链危机解除,汽车配套市场恢复元气,以及新一轮轮胎替换周期的到来,都让PCR轮胎市场迎来了比想象中更多的生意机会。尤其是自2018年之后,大尺寸轮胎占比的增加,让想布局大尺寸轮胎生意的企业经历了利润爆发式增长。例如,韩泰轮胎在大尺寸上不断增加的比例,为他在2023年带来了利润新纪录,也让他距离自己市值前五轮胎企业的目标跨了一大步。

此外,倍耐力在大尺寸轮胎策略也让其在2023年前三季度大赚4.11亿欧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4%。

这些轮胎企业的赚钱例子直接给轮胎行业点了一把火——无论大小轮胎企业,无论中外轮胎企业都开始扩大高价值轿车胎产能的投入。

从全球轮胎投资看,PCR投资金额更是惊人,2023年初到2024年2月,全球轮胎企业的PCR产能投资至少达到了446亿人民币(非中国PCR产能投资粗略估算至少在337亿人民币)。

产能基地,海外vs国内

不过从投资区域上看,除了东南亚,北美成为了近几年轮胎企业投资的大热之地。北美的墨西哥以及欧洲正在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的“产能狩猎目标”。

赛轮、玲珑和森麒麟已经分别明确在墨西哥、塞尔维亚和西班牙的投资,其中玲珑轮胎的塞尔维亚工厂已经投产并有计划承接泰国TBR产能。三家轮胎企业在欧美的总投资超过了93亿人民币。之所以将投资目光放到了更远的欧美,森麒麟甚至在非洲投资了产能,其原因有二。

一是欧美市场开始针对东南亚轮胎进行双反制裁,中国轮胎企业需要更多渠道辅助出口;另一方面在东南亚试水海外运营的十年时间给了他们足够的运营经验来增加全球产品供应能力。

当然,对于成本把控更加容易的东南亚,中国轮胎企业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在还未受到双反威胁的柬埔寨、印尼等地,中国轮胎企业的投资有了明显增加。赛轮、通用、双星均在柬埔寨都增加了产能;中策在印尼则建设了中国第一家海外轮胎工厂。

东南亚不放弃,全球更多地区选址,现在的中国轮胎企业产能投资有了过去50年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巨头的投资影子。

 

外资效仿“东营速度”

中国轮胎企业学习海外企业产能投资模式,外资轮胎企业当然也在参考中国产能扩建速度。

虽然近两年外资轮胎企业在频繁关厂,但是并不影响其也加快了投资速度。不少外资轮胎企业的投资模式甚至有了一点点曾经被我们吐槽的“东营投资模式”的影子——一年内就投产。

2000年到2015年,东营轮胎企业凭借“上午图纸下午建厂”的速度大量增加轮胎产能,疯狂向世界输出东营轮胎。虽然同质化、低端的缺陷让这些产能在2016年企业破产后贱卖都没人买,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快速扩张”让中国轮胎逐步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吨位决定地位”的轮胎市场,产能的扩张好处远大于其副作用。

因此,多家外资加快了产能投资速度,甚至韩泰还反其道而行之,增加了在重庆的TBR轮胎产能和匈牙利的TBR产能。外资轮胎企业的投资正在变得越来越激进,甚至优科豪马还在其三年计划中表示,要与新兴轮胎制造商们比一比产能规模,并制定了新兴工厂一年投产计划。

全球轮胎市场越来越大,轮胎企业要不要跟风

根据优科豪马测算,OTR轮胎需求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PCR轮胎需求则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何轮胎企业比过去更加频繁地选址新的产能基地——抓住机会赚大钱。

但是这一投资与此前“东营模式”的最大区别是,不只快还有好——外资头部轮胎企业更在乎高价值产品的投入。毕竟,高性价比的中端产品领域,中国轮胎企业已经狠狠拿捏,想要再突破无异于“飞蛾扑火”;不如增加自己海上有话语权的高端市场的份额——能守住就是成功。而守住的前提是把握住这里足够的市场供应。

而在这场竞争中,中国轮胎企业是否要跟风增加“吨位”,则要交由每家轮胎企业自我衡量。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

上一篇:赚了48亿后,轮胎企业膨胀了 下一篇:2024全钢市场更不行了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