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中国出口轮胎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印发《出口轮胎企业“同线同标同质”认定准则》。认定准则的发布,为加快推进轮胎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认定提供制度保障,初步建立轮胎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所谓三同就是:轮胎出口和内销要同线(同一生产线)、同标(同一检测标准,国内外标准此前并不一致,国内实行国内标准,国外根据各国的标准实行)、同质(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就是质量相同,就是为了防止企业看人下菜碟)。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质检工作时提出,质检部门要促进企业出口、内销产品实现“同线同标同质”。2016年1月质检总局局长作出加快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并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部署。一开始在食品行业率先推进,供应香港和日韩两个试点平台首先上线,而后开始在其他行业逐步实施,尤其在工业品方面,加快三同的推进力度,其中就包括轮胎。
为什么要尽快推荐中国轮胎企业三同认定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第三大轮胎消费市场,轮胎消费量约占全球轮胎消费市场的18%,仅次于美国、欧洲。但是近年来,我国轮胎产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国内外市场环境恶劣、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等诸多问题。同时受到国际经济环境下行,美国“双反”调查、欧盟标签法案等的影响,我国出口轮胎市场萎缩,出口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轮胎品牌众多,产能巨大但是品牌竞争力不足。轮胎作为专业性强的汽车配套品,普通消费者无法辨别性能优劣,购买行为受品牌影响大。一方面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营销宣传、渠道建设落后,消费者认可度低。另一方面在原配市场,国内中高端车型轮胎基本被国外品牌占据,在轮胎替换市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原配品牌型号的轮胎,固化了消费者印象。
三同认定的好处
一、提振消费者对中国轮胎品牌的消费信心。
开展轮胎产业“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有利于缩小国内外产品质量差距,解决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让消费者花费优惠的价格,不出国门就能购买到与欧美、日本等国家地区同样优质的轮胎。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国内消费者“出口产品要优于内销产品”的传统观念,提振消费者对于国产轮胎的信心。
二、促进企业转型,拓展市场空间
轮胎产业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可帮助企业挖掘扩大优质产能,帮促企业技术革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同时也有利于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扭转国产轮胎在替换市场中的劣势,为进军原配市场奠定消费基础和质量基础。
三、提质增效,维护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国内轮胎业产能过剩危机加剧,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洗牌、并购重组势不可挡。“同线同质同标”工程,在标准执行上依照“就高不就低”原则,构建了更高的市场技术门槛,有利于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整个轮胎产业健康发展。
四、整合资源,推进营销模式改革
轮胎产品以渠道销售为主,但随着消费观念的发展改变,如何创新营销模式已成为轮胎行业亟须考虑的问题。以电商为例:我国已出现了一批轮胎网络销售平台,但由于起步晚、市场推广不成熟,交易量并不理想。如果通过建立统一的轮胎公共交易服务平台,可为轮胎企业提供公平的网络交易环境,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帮助轮胎企业拓展市场,避免企业独立建设平台运营成本高、营销效果不佳的弊病。
2016年12月,中国首家出口轮胎“同线同标同质”企业——山东昌丰轮胎有限公司,在山东东营通过认定验证。这标志着中国轮胎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在推进工业消费品“同线同标同质”(简称“三同”)工程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由于中国轮胎产业的特殊性,实现“同线、同标、同质”,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通过三同认定,让我们中国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与国际品牌同样优质的轮胎。
(中国轮胎商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jeff)